共检索到 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每年消融期,冰前河网在格陵兰北部发育并汇流大量冰面融水进入海洋,是连接冰盖与海洋的重要通道。然而,目前格陵兰北部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尚不明晰。研究综合10 m空间分辨率Sentinel-2卫星遥感影像和Copernicus DEM等数据,采用汇流过程约束的水体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精细化提取了2020年消融期格陵兰北部(~100132 km2)冰前水体遥感信息,进一步顾及水体形态特征区分了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再利用DEM排水网络连通冰前河网,生成了一套10 m空间分辨率的连通冰前河网与孤立湖泊CPRNs&ILs (Continuous Proglacial River Networks and Isolated Lakes)遥感数据集。随后,选择5个验证区对比分析了CPRNs&ILs与4种水体遥感数据集(Dynamic World V1,CALC-2020,Esri Land Cover和ESA WorldCover)的河网提取精度,最后量化分析了冰前河网的空间分布与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顾及水体形态特征的划分方法准确提取并划分了冰前河网与...

期刊论文 2025-05-29

积雪反照率对全球的辐射与能量、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理解积雪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对于积雪反照率产品的应用、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反照率产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无雪地表或者永久冰雪地表,但是季节性积雪在全球也有广泛的分布,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利用位于FLUXNET地面站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积雪反照率数据,对积雪地表下新版本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与分析。研究区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雪地表,积雪覆盖下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有着较高的缺失率,最高可达24.95%,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采用备份反演算法的比例也比较高,最高可达78.06%。相比于非雪地表,所有站点下的积雪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均出现了下降,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101 5,最大可达0.238 7。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和地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常绿针叶林的精度最低,RMSE最大为0.238 7,biasR最大为88.88%,可以看出产品算法对复杂地表的计算和反演能力略有欠缺。验证中还发现了MCD43A3中使用的核函数模型和备份反演算法在积雪反照率产品...

期刊论文 2024-01-08

积雪反照率对全球的辐射与能量、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理解积雪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对于积雪反照率产品的应用、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反照率产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无雪地表或者永久冰雪地表,但是季节性积雪在全球也有广泛的分布,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利用位于FLUXNET地面站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积雪反照率数据,对积雪地表下新版本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与分析。研究区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雪地表,积雪覆盖下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有着较高的缺失率,最高可达24.95%,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采用备份反演算法的比例也比较高,最高可达78.06%。相比于非雪地表,所有站点下的积雪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均出现了下降,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101 5,最大可达0.238 7。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和地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常绿针叶林的精度最低,RMSE最大为0.238 7,biasR最大为88.88%,可以看出产品算法对复杂地表的计算和反演能力略有欠缺。验证中还发现了MCD43A3中使用的核函数模型和备份反演算法在积雪反照率产品...

期刊论文 2024-01-08

积雪反照率对全球的辐射与能量、水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理解积雪地表反照率的精度和不确定性对于积雪反照率产品的应用、改进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对反照率产品的评估主要集中在无雪地表或者永久冰雪地表,但是季节性积雪在全球也有广泛的分布,且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利用位于FLUXNET地面站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积雪反照率数据,对积雪地表下新版本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进行了精度验证与分析。研究区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雪地表,积雪覆盖下的MCD43A3反照率产品有着较高的缺失率,最高可达24.95%,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采用备份反演算法的比例也比较高,最高可达78.06%。相比于非雪地表,所有站点下的积雪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均出现了下降,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为0.101 5,最大可达0.238 7。在积雪期,MCD43A3反照率产品的精度和地表类型密切相关,其中常绿针叶林的精度最低,RMSE最大为0.238 7,biasR最大为88.88%,可以看出产品算法对复杂地表的计算和反演能力略有欠缺。验证中还发现了MCD43A3中使用的核函数模型和备份反演算法在积雪反照率产品...

期刊论文 2024-01-08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大大提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分类和制图效率,并降低在环境恶劣、地形复杂的高寒区域所需的观测要求,从而避免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消耗。为了验证基于MODIS LST产品制作的青藏高原冻土图的精度,通过选取青藏高原东部的温泉区域和西北部的西昆仑山地区对1∶400万青藏高原冻土图、1∶300万青藏高原冻土图、基于MODIS LST产品青藏高原冻土图进行综合验证,以此评估基于MODIS LST产品的青藏高原冻土图精度。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冻土图较已有冻土图能够更好反映多年冻土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存在差异的地方大多是多年冻土与季节冻土过渡的边缘区域,形成原因主要是制图时间差异,此外还有坡度、坡向、植被、积雪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论文 2017-06-2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