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是当前大范围获取青藏高原地表雪深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地面雪深观测资料,导致对算法在高原中西部区域的表现认识不足。为了评估当前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在青藏高原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的适用性,利用AMSR2亮温数据和地面站点雪深数据,以相关系数、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评估了Chang2算法、Che算法、SPD算法、AMSR2算法和Jiang算法等5种算法。结果显示,Jiang算法综合表现最好,在纳木错站R值最高为0.68;Che算法对浅雪反演效果较好,其在班戈站Bias为-0.66 cm;Chang2算法对纳木错站、色林错站深雪反演效果较好,在两地R值分别为0.63、0.50;SPD算法的反演效果最不理想,对雪深高估明显,其中浅雪高估近20 cm;AMSR2算法在区域间的表现差异较大,在纳木错站的反演结果比色林错站、班戈站好。除SPD算法外,其余算法均低估了研究区雪深,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是当前大范围获取青藏高原地表雪深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地面雪深观测资料,导致对算法在高原中西部区域的表现认识不足。为了评估当前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在青藏高原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的适用性,利用AMSR2亮温数据和地面站点雪深数据,以相关系数、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评估了Chang2算法、Che算法、SPD算法、AMSR2算法和Jiang算法等5种算法。结果显示,Jiang算法综合表现最好,在纳木错站R值最高为0.68;Che算法对浅雪反演效果较好,其在班戈站Bias为-0.66 cm;Chang2算法对纳木错站、色林错站深雪反演效果较好,在两地R值分别为0.63、0.50;SPD算法的反演效果最不理想,对雪深高估明显,其中浅雪高估近20 cm;AMSR2算法在区域间的表现差异较大,在纳木错站的反演结果比色林错站、班戈站好。除SPD算法外,其余算法均低估了研究区雪深,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是当前大范围获取青藏高原地表雪深信息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缺乏地面雪深观测资料,导致对算法在高原中西部区域的表现认识不足。为了评估当前被动微波雪深反演算法在青藏高原色林错、纳木错地区的适用性,利用AMSR2亮温数据和地面站点雪深数据,以相关系数、偏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评估了Chang2算法、Che算法、SPD算法、AMSR2算法和Jiang算法等5种算法。结果显示,Jiang算法综合表现最好,在纳木错站R值最高为0.68;Che算法对浅雪反演效果较好,其在班戈站Bias为-0.66 cm;Chang2算法对纳木错站、色林错站深雪反演效果较好,在两地R值分别为0.63、0.50;SPD算法的反演效果最不理想,对雪深高估明显,其中浅雪高估近20 cm;AMSR2算法在区域间的表现差异较大,在纳木错站的反演结果比色林错站、班戈站好。除SPD算法外,其余算法均低估了研究区雪深,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地处西藏腹地的拉萨市西北部当雄县,发育了丰富、典型、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野外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念青唐古拉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纳木错、羊八井地热田和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地貌为代表的3大类7类11亚类.它们沿该区特有的盆-山构造体系聚集展布,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在全球范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国际对比意义.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与佛教建筑融合的文化遗产、高原腹地的生态系统相生相成,全面展示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基于此,从自然文化、范围边界、管理机构、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等方面分析认为,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优势显著、切实可行、意义重大,进一步提出采用“以地热田为主题的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建园方案,采取政府支持、借鉴经验、普及理念、科研保护、旅游产业和社区发展等多维对策,对利用区域绿色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地处西藏腹地的拉萨市西北部当雄县,发育了丰富、典型、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野外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念青唐古拉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纳木错、羊八井地热田和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地貌为代表的3大类7类11亚类.它们沿该区特有的盆-山构造体系聚集展布,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在全球范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国际对比意义.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与佛教建筑融合的文化遗产、高原腹地的生态系统相生相成,全面展示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基于此,从自然文化、范围边界、管理机构、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等方面分析认为,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优势显著、切实可行、意义重大,进一步提出采用“以地热田为主题的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建园方案,采取政府支持、借鉴经验、普及理念、科研保护、旅游产业和社区发展等多维对策,对利用区域绿色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地处西藏腹地的拉萨市西北部当雄县,发育了丰富、典型、类型多样的地质遗迹资源.在野外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将念青唐古拉山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纳木错、羊八井地热田和念青唐古拉山冰川地貌为代表的3大类7类11亚类.它们沿该区特有的盆-山构造体系聚集展布,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在全球范围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和国际对比意义.这些丰富的地质遗迹与佛教建筑融合的文化遗产、高原腹地的生态系统相生相成,全面展示了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系.基于此,从自然文化、范围边界、管理机构、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等方面分析认为,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创建优势显著、切实可行、意义重大,进一步提出采用“以地热田为主题的念青唐古拉山世界地质公园”建园方案,采取政府支持、借鉴经验、普及理念、科研保护、旅游产业和社区发展等多维对策,对利用区域绿色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中文摘要】依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纳木错综合观测站,应用多参数,首先确定湖相沉积物的物性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湖相岩芯沉积物环境代用指标序列的时空差异,最终构建纳木错湖相沉积物全新世以来标准的气候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普莫雍错湖芯及宁金岗桑冰芯的磁性特征,讨论青藏高原全新世以来气候的演化特征,以及与全球气候演化的关系。尤其是和南北冰芯气候记录对比,为青藏高原的演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提供新的约束。
2009-01利用在西藏纳木错流域念青唐古拉山北坡(NQN,海拔5400m)和西北保吉乡(BJ,海拔4730m)布设的两台带有四层土壤探头自动气象站(AWS)2005—2006年冬季10个月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QN日及月平均气温均低于BJ,但变化幅度均小于BJ,土壤冻结时间比BJ长,两处的气温梯度为0.31℃/100m。与安多月平均气温比较,推断NQN存在高山多年冻土。NQN大气—土壤及土壤内热传输速度快于BJ;冻结期内土壤中未冻水含量在0-2.5℃时发生跃变且与土壤温度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同深度处NQN土未冻水含量较小。土壤温度日变化在0~40cm深度处较明显,40cm深度以下变化很小,未冻水含量日变化在5cm深度较明显,20cm以下变化微弱。利用两观测点冻结深度(Df)与冻结积温(Tg)的良好相关建立模型,NQN为:Df-n=0.0016Tg+1.69,R2=0.9958;BJ为:Df-b=0.002Tg+1.13,R2=0.9424,并由此推断出两观测点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分别为1.69m和1.1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