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积雪草酸(AA)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A进行药物干预DU145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Hoechst染色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 3活性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A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显著提升细胞Bax、Cleaved Caspase 3、Cyt-C蛋白表达和Bax/Bcl-2比值(P<0.05,P<0.01),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P<0.05,P<0.01),显著促进细胞Caspase 3活化(P<0.05,P<0.01)。与AA组比较,Caspase 3抑制剂Z-VAD-FMK能够显著抑制AA诱导的细胞Caspase 3活化(P<0.05),显著逆转AA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P<0.05,P<0.01)。结论 AA能够通过抑制DU145细胞增殖及诱导线粒体途径凋亡发挥抗前...
目的 研究积雪草酸(AA)对前列腺癌DU145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AA进行药物干预DU145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Hoechst染色及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 3活性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AA能够有效抑制前列腺癌DU145细胞的增殖,显著诱导细胞凋亡(P<0.01),显著提升细胞Bax、Cleaved Caspase 3、Cyt-C蛋白表达和Bax/Bcl-2比值(P<0.05,P<0.01),显著降低Bcl-2蛋白表达(P<0.05,P<0.01),显著促进细胞Caspase 3活化(P<0.05,P<0.01)。与AA组比较,Caspase 3抑制剂Z-VAD-FMK能够显著抑制AA诱导的细胞Caspase 3活化(P<0.05),显著逆转AA诱导的细胞增殖抑制(P<0.05,P<0.01)。结论 AA能够通过抑制DU145细胞增殖及诱导线粒体途径凋亡发挥抗前...
目的 研究积雪草酸(A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积雪草酸(5、10、20、40、80、160μmol·L-1)对PC-3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Hochest法和Annexin V/PI法检测积雪草酸(20、30、40μmol·L-1)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JC-1法检测积雪草酸对PC-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积雪草酸对PC-3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和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法、JC-1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AK2激动剂coumermycin A1(C-A1)对积雪草酸诱导PC-3细胞线粒体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积雪草酸可浓度及时间相关性地抑制PC-3细胞增殖,20~160μmol·L-1组差异显著(P <0.01),作用24、48、72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9.9...
目的 研究积雪草酸(AA)对前列腺癌PC-3细胞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积雪草酸(5、10、20、40、80、160μmol·L-1)对PC-3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Hochest法和Annexin V/PI法检测积雪草酸(20、30、40μmol·L-1)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JC-1法检测积雪草酸对PC-3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积雪草酸对PC-3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和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Annexin V/PI法、JC-1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JAK2激动剂coumermycin A1(C-A1)对积雪草酸诱导PC-3细胞线粒体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积雪草酸可浓度及时间相关性地抑制PC-3细胞增殖,20~160μmol·L-1组差异显著(P <0.01),作用24、48、72 h后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9.9...
帕米尔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干旱,生态系统脆弱,对分布在此特殊生境下的物种多样性研究十分匮乏,而适应性较强的草兔却在这一严酷环境中顺利生存,因此是研究物种与帕米尔高原特殊极端环境相适应的最佳动物之一。故本研究拟采用形态学与分子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明确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草兔的分类地位,解决长期以来传统分类学方法不能解决的草兔分类问题;继而采用线粒体DNA控制区和细胞色素b分子标记,以群体遗传学分析方法评价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草兔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现状,揭示高原极端环境对草兔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不仅能为保护新疆帕米尔高原地区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提供科学素材,同时将会对帕米尔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护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2014-01【中文摘要】本项目在掌握天然红松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利用红松细胞质遗传物质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属父系和母系遗传的生物学特征;同时采用呈父系遗传的cpDNA上简单重复序列(cp-SSR)长度多态和呈母系遗传的mtDNA上的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我国天然红松不同地理分布区个体的叶绿体中微卫星长度多态和线粒体中基因序列变化进行分析;阐明在经历了第四纪冰川后,红松种群自然恢复的过程和扩散的途径,以及生态条件差异、地理隔离对红松种内基因流的影响。由于环境改变和人为破坏,红松天然分布区正急剧缩减。红松cpDNA和mtDNA的研究不仅为研究细胞质遗传变异与生态环境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本研究将在红松天然分布格局彻底被破坏前提供该物种自然扩散的分子证据,使我们了解历史上地质、生态事件对种群遗传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研究结果将为东北地区天然林的保护和针阔混交林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