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4

利用1971~2019年羌塘自然保护区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通过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9a自然保护区大气和地面冻融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估了 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0a(2021~2100年)大气和地面冻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大气融化指数(ATI)、地面融化指数(GTI)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的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大气冻结指数(AFI)和地面冻结指数(GFI)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最大值均出现在安多站,最小值出现在不同站点。(2)近49a自然保护区AFI、GFI分别以-8.97℃·d·a-1、-10.45℃·d·a-1的速率显著减少,ATI、GTI则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05℃·d·a-1和11和11.38℃·d·a-1,地面冻融指数的变化率大于大气冻融指数的变化率。与青藏高原对比,自然保护区AFI、GFI减幅小,ATI增幅接近,GTI增幅大。(3) AFI、GFI在1970s~1990...

期刊论文 2022-01-25

利用1971~2019年羌塘自然保护区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通过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9a自然保护区大气和地面冻融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估了 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0a(2021~2100年)大气和地面冻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大气融化指数(ATI)、地面融化指数(GTI)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的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大气冻结指数(AFI)和地面冻结指数(GFI)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最大值均出现在安多站,最小值出现在不同站点。(2)近49a自然保护区AFI、GFI分别以-8.97℃·d·a-1、-10.45℃·d·a-1的速率显著减少,ATI、GTI则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05℃·d·a-1和11和11.38℃·d·a-1,地面冻融指数的变化率大于大气冻融指数的变化率。与青藏高原对比,自然保护区AFI、GFI减幅小,ATI增幅接近,GTI增幅大。(3) AFI、GFI在1970s~1990...

期刊论文 2022-01-25

利用1971~2019年羌塘自然保护区5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和地表温度,通过线性回归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近49a自然保护区大气和地面冻融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预估了 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未来80a(2021~2100年)大气和地面冻融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自然保护区大气融化指数(ATI)、地面融化指数(GTI)总体上呈自西向东递减的分布,并随海拔升高而减少;大气冻结指数(AFI)和地面冻结指数(GFI)的分布规律不明显,但最大值均出现在安多站,最小值出现在不同站点。(2)近49a自然保护区AFI、GFI分别以-8.97℃·d·a-1、-10.45℃·d·a-1的速率显著减少,ATI、GTI则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7.05℃·d·a-1和11和11.38℃·d·a-1,地面冻融指数的变化率大于大气冻融指数的变化率。与青藏高原对比,自然保护区AFI、GFI减幅小,ATI增幅接近,GTI增幅大。(3) AFI、GFI在1970s~1990...

期刊论文 2022-01-25

利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5个气象站1971-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和逐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以及卫星遥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气候(气温、降水等)、水体(湖泊、冰川)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7年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以0.46℃·(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和亚洲地表温度的升温率。四季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7~0.55℃·(10a)-1,升幅在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幅为11.0mm·(10a)-1,主要表现在春、夏两季。近43年(1975-2017年)色林错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8.48km2·a-1。1973-2017年,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平均每年减少2.11km2;自然保护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率为-35.7cm·(10a)-1。1999-2013年保护区NDVI增幅达25....

期刊论文 2020-11-25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