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作为地球主要的冰冻圈要素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培养和16S r RNA基因序列鉴定,研究了新疆北部木斯岛冰川的表层雪、表层冰、深层冰、表层融水和前沿土壤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木斯岛冰川中培养的细菌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奇异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78%。优势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有15株细菌为潜在新种。在10℃和25℃下培养的菌落数分别为6.0×10~1~5.3×10~3 CFU·m L-1 (CFU·g-1)和3.1×10~1~5.1×10~3 CFU·m L-1 (CFU·g-1)。木斯岛冰川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前沿土壤生境物种多样性最高,表层融水生境物种多样性最低...
冰川作为地球主要的冰冻圈要素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培养和16S r RNA基因序列鉴定,研究了新疆北部木斯岛冰川的表层雪、表层冰、深层冰、表层融水和前沿土壤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木斯岛冰川中培养的细菌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奇异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78%。优势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有15株细菌为潜在新种。在10℃和25℃下培养的菌落数分别为6.0×10~1~5.3×10~3 CFU·m L-1 (CFU·g-1)和3.1×10~1~5.1×10~3 CFU·m L-1 (CFU·g-1)。木斯岛冰川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前沿土壤生境物种多样性最高,表层融水生境物种多样性最低...
冰川作为地球主要的冰冻圈要素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本文通过培养和16S r RNA基因序列鉴定,研究了新疆北部木斯岛冰川的表层雪、表层冰、深层冰、表层融水和前沿土壤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从木斯岛冰川中培养的细菌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奇异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优势门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78%。优势属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冷杆菌属(Cryobacterium),有15株细菌为潜在新种。在10℃和25℃下培养的菌落数分别为6.0×10~1~5.3×10~3 CFU·m L-1 (CFU·g-1)和3.1×10~1~5.1×10~3 CFU·m L-1 (CFU·g-1)。木斯岛冰川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前沿土壤生境物种多样性最高,表层融水生境物种多样性最低...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北麓河流域未退化和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实际,探讨了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查明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和退化草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退化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浅根系的莎草科植物向深根系的杂草类植物转变;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在中度退化阶段显著增加,但在严重退化阶段显著降低;3)退化后,土壤容重、pH和总磷显著增加,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总氮和有机碳呈降低趋势;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粉粒、水分和pH负相关,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对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分别为57.8%、27.3%和9.9%。因此,长...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北麓河流域未退化和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实际,探讨了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查明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和退化草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退化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浅根系的莎草科植物向深根系的杂草类植物转变;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在中度退化阶段显著增加,但在严重退化阶段显著降低;3)退化后,土壤容重、pH和总磷显著增加,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总氮和有机碳呈降低趋势;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粉粒、水分和pH负相关,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对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分别为57.8%、27.3%和9.9%。因此,长...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北麓河流域未退化和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实际,探讨了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查明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和退化草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退化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浅根系的莎草科植物向深根系的杂草类植物转变;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在中度退化阶段显著增加,但在严重退化阶段显著降低;3)退化后,土壤容重、pH和总磷显著增加,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总氮和有机碳呈降低趋势;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粉粒、水分和pH负相关,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对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分别为57.8%、27.3%和9.9%。因此,长...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冬克玛底冰川作为重要的长江源头之一,近年来主要以冰川气候、地质变化等自然地理方向的研究为主,而对于冬克玛底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群落构成的研究还鲜有报道。为了阐明冬克玛底冰川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发掘冰川微生物资源,针对冬克玛底冰川雪、冰和融水3种生境开展了研究。采用传统可培养法分离菌株,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鉴定,统计学方法分析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可培养细菌分属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放线菌门为优势菌门,库克菌属(Kocuria)、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马赛菌属(Massilia)为优势菌属。不同生境中的可培养细菌数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不同,冰样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多、群落结构复杂并且多样性最高。冬克玛底冰川分离的36个菌属中有8个菌属未从其他冰川分离出。冰川不同生境中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Cl-和Ca2+
文章通过对天山1号冰川冰缘区有无苔藓群落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土壤和苔藓群落关系的研究,探究苔藓植物对冰缘区土壤微环境的生态作用。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菌群功能,并对有无苔藓群落下土壤理化因子与菌群结构的相关性进行探究。苔藓群落影响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在苔藓群落下土壤中的芽单胞菌门、泉古菌门等的种群丰度相较于裸地土壤变化显著;在苔藓群落下泉古菌门种群丰度下降了76.64%,芽单胞菌门种群丰度下降了71.84%;泉古菌门、MBNT15、衣原体门等在苔藓群落下的土壤与裸地土壤中的种群组成相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氨氧化、硝化、芳香族化合物降解作用的菌群群落结构在苔藓群落影响下与裸地土壤相比有显著差异。与裸地土壤相比,在苔藓群落的作用下,参与好氧氨氧化和硝化的微生物相对丰度显著降低,并且有氨氧化、硝化和芳香化合物降解功能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P<0.01)。苔藓群落的定殖对天山1号冰川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会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度发生改变,特别是全磷与速效磷、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很大;并且在苔藓的覆盖下土壤中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