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速公路两种半路堑路况进行Fluent数值模拟,分析风向夹角对半路堑积雪浓度的影响,得到半路堑积雪分布规律,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风向夹角增大,背风半路堑积雪浓度整体为增加趋势,风向夹角为90°时积雪浓度最高,达到79.18 kg/m3,形成严重的风积雪灾害;迎风半路堑整体浓度浮动趋势在5 kg/m3以内,且积雪浓度在20 kg/m3以下,不足以形成风积雪灾害。在风吹雪灾害频发地区进行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时,应减小公路与主风向之间夹角,减少风吹雪灾害的发生。
对高速公路两种半路堑路况进行Fluent数值模拟,分析风向夹角对半路堑积雪浓度的影响,得到半路堑积雪分布规律,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风向夹角增大,背风半路堑积雪浓度整体为增加趋势,风向夹角为90°时积雪浓度最高,达到79.18 kg/m3,形成严重的风积雪灾害;迎风半路堑整体浓度浮动趋势在5 kg/m3以内,且积雪浓度在20 kg/m3以下,不足以形成风积雪灾害。在风吹雪灾害频发地区进行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时,应减小公路与主风向之间夹角,减少风吹雪灾害的发生。
对高速公路两种半路堑路况进行Fluent数值模拟,分析风向夹角对半路堑积雪浓度的影响,得到半路堑积雪分布规律,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风向夹角增大,背风半路堑积雪浓度整体为增加趋势,风向夹角为90°时积雪浓度最高,达到79.18 kg/m3,形成严重的风积雪灾害;迎风半路堑整体浓度浮动趋势在5 kg/m3以内,且积雪浓度在20 kg/m3以下,不足以形成风积雪灾害。在风吹雪灾害频发地区进行高速公路选线设计时,应减小公路与主风向之间夹角,减少风吹雪灾害的发生。
公路半路堑是易形成风雪害的路基断面形式之一,成灾时常造成公路路面被积雪掩埋,影响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对公路背风半路堑的风雪害进行防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新疆是我国易发生风雪害的地区之一。以某跨天山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研究雪粒在不同宽度、深度积雪平台内的沉积特征,以及积雪平台对公路路面风雪流速度的影响,开展积雪平台的设置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风雪流初始速度和山坡坡率一定的情况下,宽度越大、深度越深的积雪平台雪粒沉积效果越好,路面上风雪流的速度越大。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防雪效果,积雪平台的宽度应≥5.0 m,宜为5.0~6.0 m;深度应≥2.0 m,宜为2.0~2.5 m。
公路半路堑是易形成风雪害的路基断面形式之一,成灾时常造成公路路面被积雪掩埋,影响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对公路背风半路堑的风雪害进行防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新疆是我国易发生风雪害的地区之一。以某跨天山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研究雪粒在不同宽度、深度积雪平台内的沉积特征,以及积雪平台对公路路面风雪流速度的影响,开展积雪平台的设置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风雪流初始速度和山坡坡率一定的情况下,宽度越大、深度越深的积雪平台雪粒沉积效果越好,路面上风雪流的速度越大。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防雪效果,积雪平台的宽度应≥5.0 m,宜为5.0~6.0 m;深度应≥2.0 m,宜为2.0~2.5 m。
公路半路堑是易形成风雪害的路基断面形式之一,成灾时常造成公路路面被积雪掩埋,影响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对公路背风半路堑的风雪害进行防治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新疆是我国易发生风雪害的地区之一。以某跨天山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研究雪粒在不同宽度、深度积雪平台内的沉积特征,以及积雪平台对公路路面风雪流速度的影响,开展积雪平台的设置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风雪流初始速度和山坡坡率一定的情况下,宽度越大、深度越深的积雪平台雪粒沉积效果越好,路面上风雪流的速度越大。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防雪效果,积雪平台的宽度应≥5.0 m,宜为5.0~6.0 m;深度应≥2.0 m,宜为2.0~2.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