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光温室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广泛应用,冬季温室屋顶积雪问题严重影响了温室骨架的刚度和强度,甚至可能会压塌温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设计了一种通过除雪膜和除雪杆的协同工作的新型除雪装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冬季日光温室人工除雪压力,及现有的机械除雪设备成本高等问题。该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随着日光温室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广泛应用,冬季温室屋顶积雪问题严重影响了温室骨架的刚度和强度,甚至可能会压塌温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设计了一种通过除雪膜和除雪杆的协同工作的新型除雪装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冬季日光温室人工除雪压力,及现有的机械除雪设备成本高等问题。该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随着日光温室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广泛应用,冬季温室屋顶积雪问题严重影响了温室骨架的刚度和强度,甚至可能会压塌温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设计了一种通过除雪膜和除雪杆的协同工作的新型除雪装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冬季日光温室人工除雪压力,及现有的机械除雪设备成本高等问题。该装置操作简便,成本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组成。依托在建G0615线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某段典型高边坡项目,采用GNSS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位移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出边坡位移变化与降雨、冻融循环有较好的响应,论证自动化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边坡监控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组成。依托在建G0615线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某段典型高边坡项目,采用GNSS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位移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出边坡位移变化与降雨、冻融循环有较好的响应,论证自动化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边坡监控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研究设计并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对雪深进行监测,在融雪期对其中两个监测点利用人工测量实际雪深,使其与超声波传感器监测雪深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数据通过了拉依达法则标准下的质量控制。2)以地表面为基准面,超声波雪深监测仪监测雪深值与人工实际测量雪深值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6 4。最小误差率为0.53%,最大误差率为29.12%,平均误差率为3.97%。3)以积雪表面为基准面,在2 h的时间间隔时,仪器监测雪深值与人工测量雪深值之间误差、标准差均最小,分别为±2.15 cm和1.34 cm。测量时间间隔增大,相应误差、标准差也随之增大。此外,超声波传感器监测雪深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温度、风速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研究设计并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对雪深进行监测,在融雪期对其中两个监测点利用人工测量实际雪深,使其与超声波传感器监测雪深值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1)数据通过了拉依达法则标准下的质量控制。2)以地表面为基准面,超声波雪深监测仪监测雪深值与人工实际测量雪深值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6 4。最小误差率为0.53%,最大误差率为29.12%,平均误差率为3.97%。3)以积雪表面为基准面,在2 h的时间间隔时,仪器监测雪深值与人工测量雪深值之间误差、标准差均最小,分别为±2.15 cm和1.34 cm。测量时间间隔增大,相应误差、标准差也随之增大。此外,超声波传感器监测雪深的变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温度、风速的影响,从而降低了仪器的测量精度。
为了解决暴雪天气下,屋顶积雪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清除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双绞龙式屋顶冰雪清除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双绞龙冰雪清除机构、履带式行走机构、背负式机架、仿形刮雪铲、传动行程限位装置和STM32F103R CT6单片机控制系统组成,可适用于不同长度、坡度的屋顶,可实现破冰除雪一体化作业。通过三维设计与仿真和物理模型的建立,有效地展现了该装置在针对屋顶表面清除冰雪所表现出的自动化、高实用性和除雪效果显著等特点。
为了解决暴雪天气下,屋顶积雪不能被及时有效地清除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双绞龙式屋顶冰雪清除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双绞龙冰雪清除机构、履带式行走机构、背负式机架、仿形刮雪铲、传动行程限位装置和STM32F103R CT6单片机控制系统组成,可适用于不同长度、坡度的屋顶,可实现破冰除雪一体化作业。通过三维设计与仿真和物理模型的建立,有效地展现了该装置在针对屋顶表面清除冰雪所表现出的自动化、高实用性和除雪效果显著等特点。
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普遍存在冻胀问题,路基冻胀变形威胁到高速铁路运行安全。本文结合东北某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变形案例,阐述了人工水准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的应用方法、指标要求和监测要点。验证人工水准监测和自动化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高寒地区高速铁路路基冻胀变形进行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