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2

共检索到 2

【目的】明确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1763)幼虫患病个体上的病原菌种类,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感菌的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经室内分离培养,以菌丝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为指标筛选出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结合形态学及 rDNA-ITS 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病原真菌并采用浸渍法测定其对该虫的致病性。【结果】病原真菌为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1903),适宜生长的最优培养基是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膏(SDAY)培养基,该菌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均有一定致病力,处理 9 d 后 2、3、4 和 5 龄幼虫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71.78%,49.44%,46.51% 和 28.89%,且侵染率随时间的推延而增大;该菌株在侵染茴香薄翅野螟 2 龄幼虫 8 d 后,LC50为 1.02×10~5孢子/mL,LT50为 3.73 d。【结论】冻土毛霉(M. hiemalis)在茴香薄翅野螟的防治方面有生防潜力。

期刊论文 2022-09-22 DOI: 10.13836/j.jjau.2022111

【目的】明确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1763)幼虫患病个体上的病原菌种类,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感菌的茴香薄翅野螟幼虫经室内分离培养,以菌丝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为指标筛选出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基,结合形态学及 rDNA-ITS 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病原真菌并采用浸渍法测定其对该虫的致病性。【结果】病原真菌为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1903),适宜生长的最优培养基是萨氏葡萄糖琼脂酵母膏(SDAY)培养基,该菌对茴香薄翅野螟幼虫均有一定致病力,处理 9 d 后 2、3、4 和 5 龄幼虫累计死亡率分别为 71.78%,49.44%,46.51% 和 28.89%,且侵染率随时间的推延而增大;该菌株在侵染茴香薄翅野螟 2 龄幼虫 8 d 后,LC50为 1.02×10~5孢子/mL,LT50为 3.73 d。【结论】冻土毛霉(M. hiemalis)在茴香薄翅野螟的防治方面有生防潜力。

期刊论文 2022-09-22 DOI: 10.13836/j.jjau.202211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