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2

共检索到 2

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巨大山脉,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引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收集以往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利用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日喀则段)地貌图和GIS的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对日喀则地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制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密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共5个集中区;(2)主要地质灾害发育于侵蚀剥蚀大起伏高山和冰缘作用的大起伏极高山地貌,河谷平原及冰碛丘陵次之,其他地貌特征发育灾害较少;(3)滑坡、崩塌灾害易发于海拔3500 m以下阳坡(90°~270°),在南东向敏感性最强,滑坡、崩塌分别易发于斜坡坡度15°~45°和35°~90°;(4)泥石流灾害多发生于流域面积小于5 km2,相对高差大于100 m的沟谷中,纵坡大于212.56‰的"V"形谷中尤为发育。

期刊论文 2021-12-13

喜马拉雅山脉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巨大山脉,历史上曾多次发生7级以上地震,引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收集以往资料,结合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利用喜马拉雅山脉地震带(日喀则段)地貌图和GIS的数据管理与空间分析功能,对日喀则地区主要地质灾害进行分析,绘制地质灾害分布图和密度等值线图。结果表明:(1)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共5个集中区;(2)主要地质灾害发育于侵蚀剥蚀大起伏高山和冰缘作用的大起伏极高山地貌,河谷平原及冰碛丘陵次之,其他地貌特征发育灾害较少;(3)滑坡、崩塌灾害易发于海拔3500 m以下阳坡(90°~270°),在南东向敏感性最强,滑坡、崩塌分别易发于斜坡坡度15°~45°和35°~90°;(4)泥石流灾害多发生于流域面积小于5 km2,相对高差大于100 m的沟谷中,纵坡大于212.56‰的"V"形谷中尤为发育。

期刊论文 2021-12-1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