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0

冻融作用下边坡的失稳垮塌是冻土区工程建设的重要病害。为探讨和分析西南地区季节冻土区边坡失稳的成因和稳定性变化规律,本文以巴塘地区季节冻土区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案,在冻土水热耦合模型中采用考虑未冻水和孔隙冰赋存状态的负温区渗透系数模型。通过直剪试验,进一步得到了边坡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规律。基于冻土水热耦合效应,采用COMSOL有限元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边坡坡高设为10 m,坡比为1∶1.5,坡顶和坡底分别向两侧延伸50 m和60 m,坡底向下延伸10 m,建立边坡稳定性计算模型,分析土体冻融过程中由于抗剪强度参数变化而引起的边坡温度场、渗流场变化规律及边坡失稳垮塌机理。结果表明,通过与一维土柱试验值对比,经修正渗透系数后的水热模型计算值相较实际值误差更小,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距边坡表面1 m深度内温度变化幅度很大,1—3月气温持续较低且边坡内部深处温度相对较高,随深度增大土体温度单调升高;4—9月边坡表层升温比边坡内部快,内部深层土体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随深度增大坡体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10—12月表层温度下降速度比内部快,且边坡深处...

期刊论文 2024-11-07

为研究多年冻土区铁路桥梁桥台冻胀倾斜病害的形成机理,并分析其变形规律,针对这一病害建立桥台-路基有限元模型,分析桥台后路基温度场特征及桥台冻胀倾斜规律。基于非饱和土渗流和热传导理论,联立冻土水热微分方程,并使用含冰量计算变形场从而实现水热力三场耦合。利用COMSOL软件建立三维桥台-路基水热力耦合模型,通过室内冻融试验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以某多年冻土区铁路桥台为例,对桥台后路基未来30年间冻土上限、桥台冻胀倾斜展开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来30年桥台后路基多年冻土上限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但桥台横截面冷空气的持续输入影响了路基不同位置处的冻土上限下降深度。在距离桥台4 m处路基多年冻土上限阳坡坡脚未来30年下降0.99 m、路基中心处下降0.92 m。在距桥台16 m处路基冻土上限阳坡坡脚未来30年下降1.6 m、路基中心下降1.81 m。在未来30年间,桥台后路基持续发生差异性水平冻胀,顶端累计水平位移155.6 mm、底端累计位移23.6 mm,桥台整体发生倾斜。

期刊论文 2024-09-09

冻土水热耦合问题因其控制方程的强耦合特性,使得相应的数值计算存在一定挑战,进而影响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根据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原理及土体冻结曲线,给出了考虑相变效应的冻土水热耦合理论模型,而后数学推导得到解耦的理论模型方程以便优化数值求解。基于COMSOL平台二次开发实现了冻土水热耦合过程的数值建模。使用兰新客运专线路基的实测数据进行数值计算的验证,并在拟合的地表边界条件下开展了该冻土路基水热耦合的数值分析。分析表明:(1)不同深度观测点对应的温度和含水率数值解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所解耦的冻土水热耦合理论模型的可靠性。(2)土层对温度和含水率周期性变化时的幅值均有“削峰”作用,且不同深度观测点的温度和含水率正弦变化曲线均有一定的相位滞后现象。其中,温度幅值削峰和相位滞后是热传导过程的能量耗散引起,而含水率曲线的类似现象则可能是冰水相变改变土层渗透性的缘故。(3)近地表附近温度等值线较密,而远地表土层中温度等值线较疏,表明路基表层更易受外界温度波动影响。夏季时温度自上而下逐渐降低,而冬季时温度自上而下逐渐升高。(4)路基断面中含水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约在含水泥粗粒土材...

期刊论文 2024-08-12

冻土渗透系数是冻土水热模型的关键参数。在当前数值计算过程中,多采用的是渗透系数经验模型,而经验模型的最大缺陷是其经验参数并不适用于所有土体。鉴于渗透系数理论模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故考虑将渗透系数理论模型用于水热耦合计算。为评价理论模型的适用性,本文选取四组饱和冻土的渗透系数模型,以三个水热耦合模型算例为基础,通过比较渗透系数及冻胀变化趋势,对四组饱和冻土渗透系数模型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受颗粒级配曲线及冻结特征曲线影响明显。四组理论模型均可以反映冻土渗透系数变化规律,而分形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推荐采用未冻水含量为变量,计算冻土渗透系数。研究成果可为准确预测冻胀提供基础。

期刊论文 2023-11-22

为了更加精准地开展人工冻结法设计,以存在冻结管的冻土试件为研究对象,利用冻结管-冻土接触面强度试验数据为条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不同工况下的冻土试块的应力分布及其服役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所有计算中冻结管-冻土接触面未发生破坏,且冻结管的存在会有效降低冻土试块的最大拉应力;在计算中单冻结管试件最大拉应力比无冻结管试件降低1 1%,双冻结管试件最大拉应力比无冻结管试件降低17%。冻结管对于抗拉性能的提升主要受其布置位置影响,冻结管规格对强化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设计中可以忽略。最终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同时考虑冻土帷幕厚度、平均温度及其内部冻结管布置高度的设计思路。

期刊论文 2023-07-18 DOI: 10.19458/j.cnki.cn11-2456/td.2023.03.001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季节冻土区框架锚杆支护边坡体系的地震动力响应变化规律,考虑到季节冻土区边坡土体的季节分层特征,将未冻结土层处理为黏弹性Winkler地基模型,冻结层处理为中间剪切层,框架立柱处理为Euler-Bernoulli弹性梁,用线性弹簧和阻尼器来模拟锚杆锚固段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季节冻土区框架锚杆边坡支护结构简化动力计算模型。基于D'Alembert原理并引入Dirac函数,给出了冻结期和融化期时框架-锚杆-边坡支护体系的运动方程;其次通过振型叠加法对其进一步解耦变换,并采用隐式时域逐步积分法对解耦后的体系方程组进行求解,最后将提出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工程算例,且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地震波作用下,坡顶处加速度大于坡底,同一位置处的融化期峰值加速度比冻结期大,具有季节差异效应和高程放大效应;同时考虑冻胀和地震作用时冻结期的锚杆轴力和立柱弯矩大于地震作用时融化期的锚杆动轴力和立柱动弯矩;加速度、轴力等振动台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在总体趋势上较为一致,即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刻画地震作用下季节冻土区框架锚杆支护结构工作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季节冻土区框架锚杆支护...

期刊论文 2023-06-07 DOI: 10.19721/j.cnki.1001-7372.2023.05.007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冻土区,工程活动对当地环境的破坏是不可逆转的。伴随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设计及施工中生态治理理念已成趋势。石笼挡墙作为一种生态防护措施,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应用,国内河道防洪治理中更是大规模使用。在石料丰富的山区公路、铁路建设中其使用也有着长足发展。基于石笼挡墙具有的诸多优点,其应用行业、地域及稳定理论在不断发展。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区路堑边坡石笼挡墙的适应性,本文从边坡设计及实施效果等方面探讨了石笼挡墙的优越性,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论文 2022-11-15

为研究高寒低负温冻土地区混凝土强度增长机理,在4种不同入模温度工况下,进行高寒持续负温(-5℃)养护下混凝土水化热、强度、微观结构研究。研究表明,在持续-5℃养护条件下,水泥水化可分为早期快速水化、中期较快水化和后期缓慢水化三个阶段;从微观无害孔、少害孔、有害孔和多害孔角度分析了孔径分布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机理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入模温度是保证高寒低负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有效措施;结合试验数据,提出负温环境下混凝土不同入模温度,28 d龄期时混凝土孔隙率、不同龄期混凝土强度计算预测公式,并验证了其准确性,计算公式可为实际冻土区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的预测、计算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论文 2022-09-20

以预埋钢筋计测值间接获取桩体轴力与桩侧摩阻力是桩基监测中的常用手段。然而,钢筋应力计测值不仅包括施加于桩基的荷载产生的应力,还包括各种非荷载因素造成的附加应力。因而,简单地以钢筋和混凝土弹性模量比值来估算混凝土应力,其结果值得商榷,多年冻土区尤甚。根据钢筋混凝土桩的实际材料特性,按相容条件建立计算方程,考虑混凝土温度变形、冻胀变形、干湿胀缩变形、自生体积变形、徐变变形以及钢筋温度变形,得出考虑非荷载变形的多年冻土区桩基础混凝土、钢筋实际荷载应力,最终得到实际荷载引起的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其合理性及有效性,可避免传统方法因非荷载变形带来的轴力失真与无法合理解释的测试结果,对桩基承载性能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论文 2022-01-17

接地系统是维护牵引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保护措施。若接地电阻值过大,接地体或地网点位异常升高,导致接地系统本身局部电位差超过安全值,无法迅速拉低电位保护操作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在东北地区冻土区土壤高电阻率地区接地极埋设施工,通过仿真计算快速有效地降低高寒季节性冻土地区接地阻值并保证接地电阻的稳定是施工中的重中之重,对铁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作业人员和电气设备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深埋施工法在施工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采用分层测量电阻率通过仿真验算,深埋接地极,根据冻土与非冻土下电阻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仿真验算,选用接地极数,有效的提高了高寒季节性冻土地区电阻率不稳定情况下接地极埋设的施工效率和降阻效果。

期刊论文 2021-02-09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70条,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