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8

阿富汗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寒旱地区,滑坡灾害发育,除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外,还由积雪覆盖、冰雪消融等方面控制;为研究高原寒旱地区滑坡危险性,在遥感解译基础数据上,考虑高原寒旱地区积雪覆盖和冰川活动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引入积雪覆盖度和消融水当量两个评价指标,基于证据权-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度日模型、SCS-CN模型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体系,并根据混淆矩阵对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危险性区域占全区10.46%,分布灾害面积占比82.71%,主要分布在努尔斯坦省东部库纳尔-奇特拉尔河段、巴达赫尚省除瓦罕走廊段的中东部高山区和帕尔万省赫尔曼德河段;高危险性区域占全区14.83%,分布灾害面积占比12.11%,主要分布在巴达赫尚省东部区域、努尔斯坦省和帕尔万省西部.检验结果及统计结果均表明结合证据权法取负样本对神经网络精度提升显著;研究成果为阿富汗滑坡灾害早期预警与工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6-01

阿富汗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寒旱地区,滑坡灾害发育,除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外,还由积雪覆盖、冰雪消融等方面控制;为研究高原寒旱地区滑坡危险性,在遥感解译基础数据上,考虑高原寒旱地区积雪覆盖和冰川活动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引入积雪覆盖度和消融水当量两个评价指标,基于证据权-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度日模型、SCS-CN模型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体系,并根据混淆矩阵对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危险性区域占全区10.46%,分布灾害面积占比82.71%,主要分布在努尔斯坦省东部库纳尔-奇特拉尔河段、巴达赫尚省除瓦罕走廊段的中东部高山区和帕尔万省赫尔曼德河段;高危险性区域占全区14.83%,分布灾害面积占比12.11%,主要分布在巴达赫尚省东部区域、努尔斯坦省和帕尔万省西部.检验结果及统计结果均表明结合证据权法取负样本对神经网络精度提升显著;研究成果为阿富汗滑坡灾害早期预警与工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6-01

阿富汗东北部是典型的高原寒旱地区,滑坡灾害发育,除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外,还由积雪覆盖、冰雪消融等方面控制;为研究高原寒旱地区滑坡危险性,在遥感解译基础数据上,考虑高原寒旱地区积雪覆盖和冰川活动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引入积雪覆盖度和消融水当量两个评价指标,基于证据权-全连接神经网络模型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度日模型、SCS-CN模型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体系,并根据混淆矩阵对评价模型进行检验;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极高危险性区域占全区10.46%,分布灾害面积占比82.71%,主要分布在努尔斯坦省东部库纳尔-奇特拉尔河段、巴达赫尚省除瓦罕走廊段的中东部高山区和帕尔万省赫尔曼德河段;高危险性区域占全区14.83%,分布灾害面积占比12.11%,主要分布在巴达赫尚省东部区域、努尔斯坦省和帕尔万省西部.检验结果及统计结果均表明结合证据权法取负样本对神经网络精度提升显著;研究成果为阿富汗滑坡灾害早期预警与工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论文 2023-06-01

藏东南地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该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热点难点之一。本文考虑了气候变化和冰川积雪活动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影响,引入了积温和冰川积雪消融量两个特色因子,提出了距平差气象插补法和冰川积雪消融量概化模型,并从孕灾环境、动力条件和人类扰动等方面共选取了13个因子,建立了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证据权-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了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分级区划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冰川积雪消融量和积温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显著,其最佳向量值达0.088和0.579;(2)提出的距平差法气温插补模型对气温预测效果优于平均值法和线性插值法,可有效解决气象数据缺失和插补值被放大的问题;(3)大部分研究区为中度及以上灾害易发区,占总面积的65.98%,其中极高易发区集中在深大活动断裂带和干流水系两侧2 km区域内,高易发区集中在干流水系两侧2~5 km的近似环状区域,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峡谷和干流水系两侧5~10 km地带以及大江大河的支流区域;(4)建立的证据权-投影寻踪模型能更好地实现研究区地质灾...

期刊论文 2021-12-2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629

藏东南地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该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热点难点之一。本文考虑了气候变化和冰川积雪活动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影响,引入了积温和冰川积雪消融量两个特色因子,提出了距平差气象插补法和冰川积雪消融量概化模型,并从孕灾环境、动力条件和人类扰动等方面共选取了13个因子,建立了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证据权-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了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分级区划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冰川积雪消融量和积温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显著,其最佳向量值达0.088和0.579;(2)提出的距平差法气温插补模型对气温预测效果优于平均值法和线性插值法,可有效解决气象数据缺失和插补值被放大的问题;(3)大部分研究区为中度及以上灾害易发区,占总面积的65.98%,其中极高易发区集中在深大活动断裂带和干流水系两侧2 km区域内,高易发区集中在干流水系两侧2~5 km的近似环状区域,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峡谷和干流水系两侧5~10 km地带以及大江大河的支流区域;(4)建立的证据权-投影寻踪模型能更好地实现研究区地质灾...

期刊论文 2021-12-2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629

藏东南地区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区、重大工程建设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该区防灾减灾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热点难点之一。本文考虑了气候变化和冰川积雪活动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影响,引入了积温和冰川积雪消融量两个特色因子,提出了距平差气象插补法和冰川积雪消融量概化模型,并从孕灾环境、动力条件和人类扰动等方面共选取了13个因子,建立了藏东南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证据权-投影寻踪模型,实现了灾害易发性评价计算、分级区划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1)冰川积雪消融量和积温对高寒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显著,其最佳向量值达0.088和0.579;(2)提出的距平差法气温插补模型对气温预测效果优于平均值法和线性插值法,可有效解决气象数据缺失和插补值被放大的问题;(3)大部分研究区为中度及以上灾害易发区,占总面积的65.98%,其中极高易发区集中在深大活动断裂带和干流水系两侧2 km区域内,高易发区集中在干流水系两侧2~5 km的近似环状区域,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峡谷和干流水系两侧5~10 km地带以及大江大河的支流区域;(4)建立的证据权-投影寻踪模型能更好地实现研究区地质灾...

期刊论文 2021-12-23 DO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629

2008年冬季和2009年夏天首次在我国陆域祁连山冻土区钻获到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野外直接观察到白色冰状天然气水合物与点火燃烧现象及其他明显的异常现象,如含天然气水合物岩心表面强烈地冒气泡、渗出水珠、没入水中冒出长串气泡、井中释放异常压力气体、密闭条件下解析出异常含量气体、岩心晾干后留下重烃斑迹、残余细蜂窝状构造、伴生晶型完好的菱形自生方解石矿物、热红外低温异常等现象;室内激光拉曼光谱检测到天然气水合物笼状体峰及其包含的烃类气体峰,宏观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上显示含天然气水合物岩心段存在明显偏高的电阻率和声波速度异常。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现象主要产出在冻土层下130~400 m之间的细砂岩孔隙与裂隙中及泥岩、油页岩、粉砂岩等裂隙中。

期刊论文 2010-05-25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高纬冻土区向南最突出的部位,属于高纬山地冻土.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40 a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关注、研究、整治和管护寒区环境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期刊论文 2009-07-3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8条  共8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