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5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明显的调温作用,掺量越大,融雪效果越明显;相变材料掺量为0.5%、积雪厚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速率分别提高19.0%和16.0%。基于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提出以积雪厚度变化率(Δh)和余雪覆盖率(residual snow coverage,RSC)作为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论文 2024-05-15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明显的调温作用,掺量越大,融雪效果越明显;相变材料掺量为0.5%、积雪厚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速率分别提高19.0%和16.0%。基于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提出以积雪厚度变化率(Δh)和余雪覆盖率(residual snow coverage,RSC)作为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论文 2024-05-15

为确定DTC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在沥青路面中的融雪效果及评价指标,通过设计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以未掺加相变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试件作为对照组,研究并分析低温下相变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效果。结果表明:相变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具有明显的调温作用,掺量越大,融雪效果越明显;相变材料掺量为0.5%、积雪厚度分别为1.5 cm和3.0 cm时,与普通沥青混合料相比,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速率分别提高19.0%和16.0%。基于室内和室外融雪试验,提出以积雪厚度变化率(Δh)和余雪覆盖率(residual snow coverage,RSC)作为相变沥青混合料融雪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

期刊论文 2024-05-15

脆弱性冻土生态环境与寒区公路建设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为践行绿色低碳公路的战略目标,科学构建一套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鉴于此,文章基于文献调查法和德尔菲法进行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将云模型引入到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建立各评价指标正态云评价语言云参数,实现模糊性指标评价语言从定性到定量的转换,通过MATLAB多次仿真计算评价指标与各评价等级间隶属度,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对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呼玛至十八站段公路项目进行绿色施工评价,得到“Ⅳ”级评价结果,绿色施工发展态势较好。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项目实际绿色施工情况得,绿色施工模型评价结果与项目绿色施工实际开展状况相吻合,证实了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可为同类寒区公路项目开展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4-08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4.02.009

脆弱性冻土生态环境与寒区公路建设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为践行绿色低碳公路的战略目标,科学构建一套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鉴于此,文章基于文献调查法和德尔菲法进行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将云模型引入到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建立各评价指标正态云评价语言云参数,实现模糊性指标评价语言从定性到定量的转换,通过MATLAB多次仿真计算评价指标与各评价等级间隶属度,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对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呼玛至十八站段公路项目进行绿色施工评价,得到“Ⅳ”级评价结果,绿色施工发展态势较好。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项目实际绿色施工情况得,绿色施工模型评价结果与项目绿色施工实际开展状况相吻合,证实了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可为同类寒区公路项目开展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4-08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4.02.009

脆弱性冻土生态环境与寒区公路建设存在复杂的博弈关系,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为践行绿色低碳公路的战略目标,科学构建一套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体系,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鉴于此,文章基于文献调查法和德尔菲法进行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改进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将云模型引入到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建立各评价指标正态云评价语言云参数,实现模糊性指标评价语言从定性到定量的转换,通过MATLAB多次仿真计算评价指标与各评价等级间隶属度,运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判断寒区公路绿色施工评价等级。对黑龙江省多年冻土区呼玛至十八站段公路项目进行绿色施工评价,得到“Ⅳ”级评价结果,绿色施工发展态势较好。对比模型计算结果与项目实际绿色施工情况得,绿色施工模型评价结果与项目绿色施工实际开展状况相吻合,证实了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科学合理性,可为同类寒区公路项目开展绿色施工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论文 2024-04-08 DOI: 10.16468/j.cnki.issn1004-0366.2024.02.009

为保障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安全运营,从众多影响因素中选择冻土环境、自然环境和工程措施等建立评价集,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建立多年冻土区路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依据大兴安岭地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路典型路段监测数据,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道路路基病害一致性较高,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期刊论文 2023-03-30

为保障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安全运营,从众多影响因素中选择冻土环境、自然环境和工程措施等建立评价集,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建立多年冻土区路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依据大兴安岭地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路典型路段监测数据,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道路路基病害一致性较高,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期刊论文 2023-03-30

为保障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安全运营,从众多影响因素中选择冻土环境、自然环境和工程措施等建立评价集,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建立多年冻土区路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依据大兴安岭地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路典型路段监测数据,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道路路基病害一致性较高,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期刊论文 2023-03-30

为保障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安全运营,从众多影响因素中选择冻土环境、自然环境和工程措施等建立评价集,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建立多年冻土区路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依据大兴安岭地区中俄原油管道漠大线林区伴行路典型路段监测数据,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道路路基病害一致性较高,该评价方法可应用于冻土路基热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期刊论文 2023-03-30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5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