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有冻土路基热量计算存在实测温度与辐射强度变化的不匹配性,提出了冻土路基非稳态导热传热计算新方法,并确定了该计算方法下的导热关键参数为热扩散系数与稳态传热计算热量差异的计算公式。形成了一套负温域热扩散系数的测定方法与配套试验设备,并结合路基底部实测数据进行热量计算误差分析。
季节性冻土区体育场馆类大空间建筑的地基强度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而冻土温度是影响地基强度的重要因素.文章简单描述了冻土区体育场馆类建筑地基非稳态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利用广义差分方法建立了二维温度场问题的数值离散格式,分析了其广义差分解的最优误差估计.最后举实例数值计算了四川西北地区季节性冻土区一建筑地基温度场受地表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该研究对冻土区建筑地基基坑深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介绍了冻土器及冻土观测方法,并从清原国家基本气象站(54259站)的实际工作情况出发,分析了造成实际观测中冻土器损坏、观测操作方式不规范、地表覆盖物长势过旺以及外管与土壤间存在空隙4个误差的原因,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冻土观测的要求,提出了避免造成误差的相应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以提高季节性冻土区农业冬春储水灌溉质量为研究目的,基于田间冻土入渗试验资料,建立了以冻融土壤基本理化参数为输入变量,Kostiakov累积入渗量模型参数为输出变量的BP预测模型。所建参数模型对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α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下,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结果表明,选择土壤黏粒量、体积质量、体积含水率、地表土壤温度和灌溉水温作为冻融土壤入渗参数BP预报模型的输入因子是合理的,建立的冻融土壤入渗参数BP预报模型是可靠的。
探讨冻土区划与草原分类的一致性,可以为揭示冻土分布和草原分类规律提供依据。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将研究区内冻土区划划分为多年冻土区、季节冻土区和非冻土区3种类型,它们分别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49.64%、46.68%和3.68%;将此研究区内草原分类也划分为3种类型(优势草原类、亚优势草原类和热带草原类),它们分别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7.51%、41.08%和1.41%;然后进行图像叠加,通过分析图像分类精度的误差矩阵,可以得到冻土区划和草原分类总体一致性精度为65.95%,说明二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从地面气象观测报表预审及其工作检查的实际出发,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冻土观测的要求,对可能造成冻土深度误差的5种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避免或消除冻土深度误差的响应措施。
在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多年冻土路基温度场分布的规律及冻土上限移动变化规律,并对试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原理应用到声波法对冻土强度的检测中 ,探讨预测冻土强度的新方法 ,并通过预测值与传统分析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得出了这种新的预测方法考虑因素更全面、预测结果精度更高的结论
从地面气象观测报表审核及其工作检查的实际出发,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冻土观测的要求,对可能造成冻土深度误差的5种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避免或消除冻土深度误差的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