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62
47
48
66
48
更多...

3
共检索到 1020

为探究高含冰量冻土在高温作用下的融化过程和水热变化,在负温环境箱内将干土、冰晶、水按配合比制成温度为-1.5℃,体积含冰量分别为20%、30%、40%和50%的4种冻土,然后利用自制的高功率加热管对4种高含冰量冻土进行了预融对比试验并通过传感器对冻土解冻过程中土体的温度和体积含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了加热管作用下冻土温度和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融化速率;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高功率加热管用于预融深层高含冰量冻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利用静力触探试验(CPT)判断了土体的融化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加热棒作用下冻土的融化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冰水相变融化阶段、升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冻土融化由温度梯度和湿度梯度下共同作用引起的水热迁移主导,土体的最高温度随着含冰量和径向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小;高温作用对径向为0~5cm处的融土水分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在加热时间内径向为5cm处冻土的含水量在达到设计含水量之后逐渐减小;冻土在0~5cm范围内的融化速率远大于其他范围且融化速率随着径向距离和含冰量增加而大幅减小;通过水分场判断冻土的融化时间和范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其会低估冻土的融化速度和范围,建议...

期刊论文 2025-04-08

为研究季节冻土区路基服役过程中温湿度的长期变化情况,以东北地区道路路基为研究对象,在水热耦合方程基础上借助于有限元软件,计算路基填土在长期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路基2 m深度以内的浅层土体受气温影响较大,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逐渐稳定,路基温度的变化相较于气温的变化具有滞后性;路基冻结期间,未冻结区域的水分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冻结区域迁移,在冻结锋面处含水率发生突变,融化期间,路基浅层水不易消散,聚集在冻融交界面处导致土体含水率增加;季节冻土区路基长期的温湿度状态表现出以年为单位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期刊论文 2025-03-27

针对路基的季节冻土冻胀与多年冻土热融变形病害问题,研发基于多源热泵原理的主动温度控制技术。硬件方面,设计面向交通结构场景的异型热泵系统,构建热泵机组的热能转化、运行状态监测、过载过热保护、机电一体控制等各项功能的组件模块,提出传热强化的换热器类型及多源驱动方案。软件方面,构建路基热负荷预测模型、多源储量评估模型、热泵系统稳态热力计算模型、离网式光储供电系统设计模型、热泵系统动态运行控制模型。该技术应用于准池铁路、沈白高速铁路、河北省秦唐高速公路、青海省道S224公路等多条铁路、公路,路基温度控制效果良好。

期刊论文 2025-03-24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的降雨量呈增加趋势。降雨改变了水分边界条件,为明确水分边界对冻土路基水热过程的影响程度,基于传热理论与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建立了包含水分迁移、相变的水热耦合模型。将综合考虑降雨与蒸发的水分边界引入模型,并与无水分边界下的含水量、温度及其通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暖季忽略水分边界将低估含水量、高估土体温度;引入水分边界后,暖季路基浅层土体液态水含量在0.06~0.11 m3/m3波动,较无水分边界时可增大36.14%;雨水感热与蒸发潜热使地表能量再分配,减小了热传导通量,最终表现为路基浅层土体的暖季平均温度较无水分边界时最大可降低0.75℃。

期刊论文 2025-03-11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冻土地区修建高铁面临一些技术问题。本文深入分析高速铁路冻土路基施工的技术难点,系统阐述路基填料选择、填筑施工工艺和防护措施等质量控制要点。结合哈大高速铁路工程实例分析,详细介绍该工程在复杂冻土环境下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及其效果。实践表明,通过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的施工过程管理,以及现代化监测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保障冻土路基施工质量,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营。

期刊论文 2025-02-28 DOI: 10.16673/j.cnki.jcfzdx.2025.0140

提高季节性冻土区高铁路基冻深预测精度,对保证寒区高速铁路的安全调度和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季冻区高铁路基冻深预测模型缺乏利用多元环境序列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顾及导热系数与冻土环境变量的高铁路基冻深预测LSTM模型,以兰新高铁山丹马场-民乐路段DK371+900、DK383+345和DK391+940三处断面为例,对2015-2017年冻深快速增长期的路基冻深进行预测。该模型首先利用EMD算法对导热系数与冻土环境变量时序数据进行信号分解,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数据序列,体现出原数据的趋势与波动性,增加数据的细节和多样性;再利用KPCA算法提取出影响路基冻深的关键因子,实现数据降维,消除因EMD产生的数据冗余;最后通过LSTM网络实现基于多变量的路基冻深预测。实验表明:该模型较传统路基冻深预测模型、EMD-LSTM模型、多变量BP神经网络模型、多变量LSTM模型有更高的精确度。模型在三处断面路基冻深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fmae)为0.029m、0.033m和0.060m;均方根误差(frmse)为0.036m、0.042m和0.07...

期刊论文 2025-02-28 DOI: 10.19713/j.cnki.43-1423/u.T20241709

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高速铁路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因为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西北地区大部分都属于季节性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问题相对严重,对高速铁路路基安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速铁路列车在行驶时,难以达到提速要求,导致高速铁路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高速铁路路基冻害特征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对西北地区季节性冻土区某高速铁路冻土区路基冻害主要类型、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期刊论文 2025-02-17

为了探索高寒地区沥青路面铺筑短期对冻土层温度场的影响,通过对路面各结构层材料进行热传导试验和碎石空隙率试验,得出不同结构层的热力学参数,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二维冻土温度场模型,分析了沥青路面在4月、7月和10月份铺筑短期对冻土温度场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沥青路面铺筑短期的热效应使得冻土温度场呈梯形分布。其中,7月份铺筑路面造成冻土层温度上升最高可达2.13℃,冻土0℃等温线下降深度大于0.78 m,最不利于冻土的温度稳定性。为此,基于弯沉等效思想在路基顶面通过铺设碎石层进行温度改善和刚度补偿设计,结果显示:铺设1.0 m厚的碎石层,路基和冻土层温度下降1.89~27.22℃,0℃等温线抬升0.54~1.95 m,路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可提升至125~180 MPa,以上可为高寒冻土地区的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1-14 DOI: 10.19782/j.cnki.1674-0610.2024.06.013

为准确客观地评估多年冻土公路路基稳定性,构建了以冻土特性、地质环境、气候条件和工程状况为准则层,包含12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选取7个区间的多年冻土公路路基作为样本,通过G1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采用博弈论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物元变换构建了冻土公路路基稳定性等级的物元体系,计算各指标的关联度。将博弈论组合赋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多年冻土公路路基稳定性评估模型,对7个区间多年冻土公路路基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年平均地温、工程措施、路基高度、年平均气温和含冰量是影响冻土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和物元可拓模型的多年冻土公路路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克服了G1法赋权中主观随意性带来的偏差,同时也避免了熵权法过于依赖指标数据而忽略指标重要性的问题,这使得多年冻土路基稳定性评估中的指标权重更加科学合理;评价结果与实际路基的变形监测数据吻合度较高,验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期刊论文 2025-01-10

高原高寒地区冻土路基施工技术一直是道路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文章旨在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冻土条件下路基施工的关键技术,以提高道路施工质量。首先,详细概述了该项目的工程情况。其次,对高原高寒地区的冻土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冻土的力学性质、水热特性及变形规律等方面。然后,提出了高原高寒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包括路基设计、原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设计。最后,提出了冻土路基风险管理可行性措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路基施工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能。

期刊论文 2024-12-04 DOI: 10.19537/j.cnki.2096-2789.2024.20.020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020条,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