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21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已经成为目前堆放量和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大量的煤矸石堆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安全风险,研究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将煤矸石分别代替30%、50%和70%的粗集料,研究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对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同煤矸石掺量的混合料强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掺量为50%的煤矸石混合料强度最大;对于混合料不同养生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养生28 d的劈裂强度,掺量为30%的煤矸石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最大,掺量为70%的煤矸石混合料强度均为最小;通过冻融循环试验验证,掺配煤矸石会影响混合料的抗冻性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抗冻性能。

期刊论文 2025-05-15 DOI: 10.19332/j.cnki.1005-0574.2025.02.010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已经成为目前堆放量和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大量的煤矸石堆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安全风险,研究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将煤矸石分别代替30%、50%和70%的粗集料,研究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对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同煤矸石掺量的混合料强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掺量为50%的煤矸石混合料强度最大;对于混合料不同养生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养生28 d的劈裂强度,掺量为30%的煤矸石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最大,掺量为70%的煤矸石混合料强度均为最小;通过冻融循环试验验证,掺配煤矸石会影响混合料的抗冻性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抗冻性能。

期刊论文 2025-05-15 DOI: 10.19332/j.cnki.1005-0574.2025.02.010

煤矸石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已经成为目前堆放量和排放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大量的煤矸石堆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环境安全风险,研究其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尔多斯地区的煤矸石为研究对象,将煤矸石分别代替30%、50%和70%的粗集料,研究水泥稳定煤矸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结果表明:对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同煤矸石掺量的混合料强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其中掺量为50%的煤矸石混合料强度最大;对于混合料不同养生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养生28 d的劈裂强度,掺量为30%的煤矸石混合料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均最大,掺量为70%的煤矸石混合料强度均为最小;通过冻融循环试验验证,掺配煤矸石会影响混合料的抗冻性能,但可以通过增加水泥剂量来提高抗冻性能。

期刊论文 2025-05-15 DOI: 10.19332/j.cnki.1005-0574.2025.02.010

以5~10 mm、10~20 mm再生砖骨料和水灰比为自变量因子,将抗压强度、耐磨性能和抗冻性能等路用性能作为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确定混凝土中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拟合,提出因子与混凝土路用性能之间的拟合模型,并利用方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利用响应面3D图对模型深入分析,确定因子对再生砖骨料混凝土三项寒区路用性能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水灰比、10~20 mm砖骨料和5~10 mm砖骨料。结合渴求函数优化寒区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路用性能,以满足3种寒区路况的要求:最大限度强化抗压强度和抗冻性;最大限度提高耐磨性,同时保持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根据权重强化抗冻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拟合模型可根据工程目标反向求出最佳配比,优化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9-25

以5~10 mm、10~20 mm再生砖骨料和水灰比为自变量因子,将抗压强度、耐磨性能和抗冻性能等路用性能作为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确定混凝土中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拟合,提出因子与混凝土路用性能之间的拟合模型,并利用方差分析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利用响应面3D图对模型深入分析,确定因子对再生砖骨料混凝土三项寒区路用性能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水灰比、10~20 mm砖骨料和5~10 mm砖骨料。结合渴求函数优化寒区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路用性能,以满足3种寒区路况的要求:最大限度强化抗压强度和抗冻性;最大限度提高耐磨性,同时保持优异的抗压强度和抗冻性;根据权重强化抗冻性。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拟合模型可根据工程目标反向求出最佳配比,优化再生砖骨料混凝土的制备工艺,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9-25

该文针对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面的主要病害问题,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依托国道109线那曲至拉萨公路改建工程,结合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油石比和矿料级配条件下进行了最佳配合比设计;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及抗渗水性能等路用性能;并铺筑试验路段进行路面厚度、平整度和弯沉检测,验证了使用该配合比厂拌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路用性能。结果表明:110-A级沥青配合当地集料进行混合料配合比优选设计,得到最佳油石比为5.0%,沥青用量为4.76%,空隙率为4.6%。该配合比下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并在试铺阶段效果良好,满足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面性能要求。

期刊论文 2021-11-23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5.046

该文针对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面的主要病害问题,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AC-13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依托国道109线那曲至拉萨公路改建工程,结合AC-13C改性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油石比和矿料级配条件下进行了最佳配合比设计;采用浸水马歇尔试验、低温弯曲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及抗渗水性能等路用性能;并铺筑试验路段进行路面厚度、平整度和弯沉检测,验证了使用该配合比厂拌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路用性能。结果表明:110-A级沥青配合当地集料进行混合料配合比优选设计,得到最佳油石比为5.0%,沥青用量为4.76%,空隙率为4.6%。该配合比下沥青混合料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并在试铺阶段效果良好,满足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面性能要求。

期刊论文 2021-11-23 DOI: 10.14048/j.issn.1671-2579.2021.05.046

以伊犁地区S315线蜂场至尼勒克段低液限粉黏土为研究对象,以碱激发材料为固化剂,对粉质黏土和其固化土开展了路用性能指标试验与冻融循环试验,并利用电镜扫描试验(SEM)与X射线衍射试验(XRD)研究了固化土的微观特征,探讨了碱激发材料对粉质黏土路用性能指标与抗冻融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随碱激发材料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固化土的CBR值与回弹模量随碱激发材料掺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固化土路用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低液限粉黏土对冻融敏感,其冻胀、融沉率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含水率有关,相同温差下温度梯度越小土体受冻融影响越明显,相同温度梯度下含水率越高土体受冻融影响越明显。不同碱激发材料掺量下的固化土在补水条件下冻胀率均小于1%,不发生冻胀。微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碱激发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是C(-A)-S-H凝胶,其生成量随龄期增加,其填充和胶结作用使土体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同时增强其抗冻融稳定性。

期刊论文 2021-11-15 DOI: 10.13544/j.cnki.jeg.2021-0134

以伊犁地区S315线蜂场至尼勒克段低液限粉黏土为研究对象,以碱激发材料为固化剂,对粉质黏土和其固化土开展了路用性能指标试验与冻融循环试验,并利用电镜扫描试验(SEM)与X射线衍射试验(XRD)研究了固化土的微观特征,探讨了碱激发材料对粉质黏土路用性能指标与抗冻融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随碱激发材料掺量和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固化土的CBR值与回弹模量随碱激发材料掺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固化土路用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低液限粉黏土对冻融敏感,其冻胀、融沉率的大小与降温速率、含水率有关,相同温差下温度梯度越小土体受冻融影响越明显,相同温度梯度下含水率越高土体受冻融影响越明显。不同碱激发材料掺量下的固化土在补水条件下冻胀率均小于1%,不发生冻胀。微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碱激发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是C(-A)-S-H凝胶,其生成量随龄期增加,其填充和胶结作用使土体形成致密的微观结构,从而提高土体的强度,同时增强其抗冻融稳定性。

期刊论文 2021-11-15 DOI: 10.13544/j.cnki.jeg.2021-0134

冷补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修补材料,具有不受天气季节的限制、可随取随用、使用方法简单等特点。以东北地区养护工程为依托,用柴油、冷补填加剂、基质沥青制备冷补液,并将其与骨料拌和得到冷补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不同配比的冷补沥青混合料粘附性、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由74%基质沥青、24%柴油、2%添加剂组成的冷补液所制备的冷补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期刊论文 2020-10-13 DOI: 10.15996/j.cnki.bfjt.2020.10.018
  • 首页
  • 1
  • 2
  • 3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21条,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