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排水基层可有效保持寒冷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并提高其使用耐久性。排水基层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应在20%以上,沥青用量一般在3.15%~3.55%之间。选择5种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分别进行结构性能、渗水性能、力学性能和水温稳定性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5种沥青混合料的15℃渗水系数为0.10~0.19 cm/s,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2.1%~92.3%,单轴压缩试验抗压强度为4.53~8.91 MPa,抗压回弹模量为794.79~1 236.51 MPa,小梁弯曲最大弯拉应变在3 150~4 977με,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水稳定性和排水性能;在经历10~50次冻融循环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性能指标、拉伸应变及力学指标表现良好,可用于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排水。建议的适用层位为沥青路面结构的上基层或下面层。

期刊论文 2022-06-07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2.04.017

排水基层可有效保持寒冷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并提高其使用耐久性。排水基层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应在20%以上,沥青用量一般在3.15%~3.55%之间。选择5种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分别进行结构性能、渗水性能、力学性能和水温稳定性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5种沥青混合料的15℃渗水系数为0.10~0.19 cm/s,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2.1%~92.3%,单轴压缩试验抗压强度为4.53~8.91 MPa,抗压回弹模量为794.79~1 236.51 MPa,小梁弯曲最大弯拉应变在3 150~4 977με,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水稳定性和排水性能;在经历10~50次冻融循环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性能指标、拉伸应变及力学指标表现良好,可用于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排水。建议的适用层位为沥青路面结构的上基层或下面层。

期刊论文 2022-06-07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2.04.017

排水基层可有效保持寒冷潮湿地区沥青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并提高其使用耐久性。排水基层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应在20%以上,沥青用量一般在3.15%~3.55%之间。选择5种开级配沥青碎石混合料,分别进行结构性能、渗水性能、力学性能和水温稳定性等试验,根据试验结果,5种沥青混合料的15℃渗水系数为0.10~0.19 cm/s,冻融劈裂强度比为72.1%~92.3%,单轴压缩试验抗压强度为4.53~8.91 MPa,抗压回弹模量为794.79~1 236.51 MPa,小梁弯曲最大弯拉应变在3 150~4 977με,具备良好的结构强度、水稳定性和排水性能;在经历10~50次冻融循环后,沥青混合料的结构性能指标、拉伸应变及力学指标表现良好,可用于高纬度低海拔寒冷地区公路沥青路面结构排水。建议的适用层位为沥青路面结构的上基层或下面层。

期刊论文 2022-06-07 DOI: 10.16402/j.cnki.issn1008-3383.2022.04.017

多年冻土地区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应用中,普遍存在基层上下松散、中部板结的“夹层”现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多年冻土地区基层下垫层的可能湿度状况养生的强度试验,定量分析了湿度对水泥稳定砂砾强度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夹层”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得出,垫层含水量小于基层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时,对基层混合料强度形成有明显影响,抗压强度随垫层含水量的减小而降低;模拟湿度养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过程与标准养生基本相近,但14 d后强度增长显著减缓;混合料形成骨架结构时,可以减轻水分损失对混合料后期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特殊的湿度条件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出现“夹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基层施工中针对特殊湿度条件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可以避免“夹层”现象的出现。

期刊论文 2006-11-06 DOI: 10.19721/j.cnki.1671-8879.2006.05.004

多年冻土地区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应用中,普遍存在基层上下松散、中部板结的“夹层”现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多年冻土地区基层下垫层的可能湿度状况养生的强度试验,定量分析了湿度对水泥稳定砂砾强度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夹层”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得出,垫层含水量小于基层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时,对基层混合料强度形成有明显影响,抗压强度随垫层含水量的减小而降低;模拟湿度养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过程与标准养生基本相近,但14 d后强度增长显著减缓;混合料形成骨架结构时,可以减轻水分损失对混合料后期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特殊的湿度条件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出现“夹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基层施工中针对特殊湿度条件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可以避免“夹层”现象的出现。

期刊论文 2006-11-06 DOI: 10.19721/j.cnki.1671-8879.2006.05.004

多年冻土地区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应用中,普遍存在基层上下松散、中部板结的“夹层”现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多年冻土地区基层下垫层的可能湿度状况养生的强度试验,定量分析了湿度对水泥稳定砂砾强度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夹层”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得出,垫层含水量小于基层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时,对基层混合料强度形成有明显影响,抗压强度随垫层含水量的减小而降低;模拟湿度养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过程与标准养生基本相近,但14 d后强度增长显著减缓;混合料形成骨架结构时,可以减轻水分损失对混合料后期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特殊的湿度条件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出现“夹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基层施工中针对特殊湿度条件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可以避免“夹层”现象的出现。

期刊论文 2006-11-06 DOI: 10.19721/j.cnki.1671-8879.2006.05.004

多年冻土地区路面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应用中,普遍存在基层上下松散、中部板结的“夹层”现象。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多年冻土地区基层下垫层的可能湿度状况养生的强度试验,定量分析了湿度对水泥稳定砂砾强度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夹层”现象产生的原因。研究得出,垫层含水量小于基层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时,对基层混合料强度形成有明显影响,抗压强度随垫层含水量的减小而降低;模拟湿度养生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过程与标准养生基本相近,但14 d后强度增长显著减缓;混合料形成骨架结构时,可以减轻水分损失对混合料后期强度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地区特殊的湿度条件是水泥稳定砂砾基层出现“夹层”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基层施工中针对特殊湿度条件采取有效工程技术措施,可以避免“夹层”现象的出现。

期刊论文 2006-11-06 DOI: 10.19721/j.cnki.1671-8879.2006.05.004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