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分析中俄原油管道加格达奇输油泵站供电线路—泵站甲线与乙线12#、14#塔基周边多年冻土的退化特征,在不同季节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明融区分布范围并评估炉灰换填措施对多年冻土的防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差异可有效表征塔基周边多年冻土空间分布规律、退化过程及融区成因。塔基工程诱发积水垂向渗流热侵蚀。融化多年冻土层与风化层为水体渗流提供水力通道,导致塔间下方土层孔隙水富集与岩层低阻特性,形成贯通融区(最大融深>28 m)。相比于甲线14#(融深16 m),炉灰换填使乙线14#下部融深减少1.5 m,横向融区扩展范围缩小约60%,显著延缓了基础周边融区发育。研究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工程扰动及病害防治策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为分析中俄原油管道加格达奇输油泵站供电线路—泵站甲线与乙线12#、14#塔基周边多年冻土的退化特征,在不同季节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明融区分布范围并评估炉灰换填措施对多年冻土的防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差异可有效表征塔基周边多年冻土空间分布规律、退化过程及融区成因。塔基工程诱发积水垂向渗流热侵蚀。融化多年冻土层与风化层为水体渗流提供水力通道,导致塔间下方土层孔隙水富集与岩层低阻特性,形成贯通融区(最大融深>28 m)。相比于甲线14#(融深16 m),炉灰换填使乙线14#下部融深减少1.5 m,横向融区扩展范围缩小约60%,显著延缓了基础周边融区发育。研究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工程扰动及病害防治策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为分析中俄原油管道加格达奇输油泵站供电线路—泵站甲线与乙线12#、14#塔基周边多年冻土的退化特征,在不同季节通过高密度电法探明融区分布范围并评估炉灰换填措施对多年冻土的防护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电阻率差异可有效表征塔基周边多年冻土空间分布规律、退化过程及融区成因。塔基工程诱发积水垂向渗流热侵蚀。融化多年冻土层与风化层为水体渗流提供水力通道,导致塔间下方土层孔隙水富集与岩层低阻特性,形成贯通融区(最大融深>28 m)。相比于甲线14#(融深16 m),炉灰换填使乙线14#下部融深减少1.5 m,横向融区扩展范围缩小约60%,显著延缓了基础周边融区发育。研究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工程扰动及病害防治策略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在电网设备中起到重要的力学和电气连接作用。它们能够承受输电线路的拉力,确保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它们还起到电气连接的作用,确保电流的顺畅传输。因此,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电网的运行至关重要。在冰区,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普遍存在冻胀隐患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线夹松动、脱落或变形,进而影响线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本文针对这些缺陷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种防冻胀型钢芯铝绞线耐张线夹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旨在通过改进线夹的结构和材料,提高其抗冻胀性能。具体而言,该设计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增加了线夹的强度和韧性。同时,该设计还采用了特殊的防冻胀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线夹在寒冷环境下发生冻胀和变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地防止线夹在寒冷环境下发生冻胀和变形,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输电线路工程现已成为我国冻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发现,在世界各冻土大国输电线路的建设中,俄罗斯在多年冻土区输电线路建设历史最长,累积长度约接近10万公里,电压等级主要为220 kV和500 kV;在环境变化条件下,各国工程建设中均发现冻胀融沉、冻拔问题、不良冻土现象等冻融灾害对对塔基稳定性造成的严重影响;鉴于输电线路点线工程特性,可充分结合冻土发育规律、合理选线和设置杆塔,有效减少冻融灾害发生;桩基础是多年冻土区较为通用的塔基形式,冬季施工是重要的选择原则;热管等工程措施的采用是减少冻融灾害和维护塔基稳定性的有效途径。
冻土地区因冻胀作用产生的上拔力对架空输电线路基础的设计影响很大,做好冻土地区因冻胀作用产生的上拔力的计算十分重要。通过分析阿勒泰750 kV线路工程区域气象资料,发现其寒季冻结期10 m高50 a一遇风速约为全年统计风速的90%,风压的80%,也就是说冻结期风荷载比规范公式推荐取值大,若按规范取值易造成上拔力计算过小,架空输电线路基础设计不安全。为确保架空输电线路基础的安全性,结合规范中寒季冻结期基础上拔力设计值估算公式对本工程基础上拔力进行修正,取得了好的效果,可以为同类地区线路工程提供参考。
架空输电线路具有路径长、跨越区域广、地质复杂等特点,路径规划时往往无法避开冻土区域,如何选择最佳的防冻胀措施将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冻胀成因、冻胀等级分类、计算方式及冻胀产生的危害,回顾总结了传统防冻胀措施的优缺点并做出简要评述,并介绍了现阶段新型防冻胀措施研究成果。分析表明,目前输电线路防冻胀措施主要采用锥柱基础、桩基础、回填非冻胀性土、强夯加固、玻璃钢模板、热棒、涂抹剂、双护筒、新型基础等方法,而找出一种施工简便、经济适用、防冻胀效果好的方法将是今后防冻胀措施研究的重点方向。
由于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环保、承载力高等优点,螺旋桩基础已在多个岩土工程中广泛应用.为了研究桩体结构参数对螺旋桩-土冻胀性能的影响,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构建了螺旋桩-土冻胀性能有限元模型,并对冻土-直桩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验证.通过改变螺旋桩桩体结构参数,讨论了冻土地区螺旋桩结构参数对螺旋桩-土冻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旋桩-土冻胀位移随叶片数量及尺寸的增大而减小、随螺牙倾角增大而增大、随螺牙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本研究可为输电线路工程冻土地区螺旋桩桩型设计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人为水土流失具有区域独特性。以青海格尔木至西藏拉萨±400kV直流联网工程为例,对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典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是冻土区线性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的新理念,各扰动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应坚持近自然生态修复原理以及生态工程优先、最小面积扰动和最短时间扰动原则;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按主体工程区、牵张场、取土场、弃渣场和生产生活临时区5个扰动地貌单元布设,电力塔基区护坡主要有平地型回字形、缓坡型竹节式水平阶、陡坡型鱼鳞坑配植藤本植物工程,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挂网可防止扰动区土壤流失和冻土融化,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4,弃渣场柔性生态挡土墙可保持冻土的稳定性,植物成活率达90%以上;讨论了青藏高原冻土区水土保持措施布设特点及线性工程热融作用的防治措施。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输电线路工程或高寒区类似工程不同扰动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提供参考。
以青海某工程为实例,将通风管降温技术应用到输电线路冻土地区工程中,通过分析通风管内空气与大气热量交换的物理过程,对通风管与输电线路杆塔地基土体的传热物理特征进行研究,推导通风管强迫对流的合理长径比。同时,结合冻土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实际环境,进行通风管降温效果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在通风管内的流动以湍流换热方式消耗了输电线路杆塔地基中存在的热量,减少了杆塔地基热量的下传,能够有效降低地温,使基础以下多年冻土维持冻结状态,通风管降温技术作为冻土地区杆塔地基融沉的良好防治措施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