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汞污染是当前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多年冻土退化能够显著改变土壤环境和水热过程,进而可引发土壤中汞的活化和大量释放,对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风险。本文综述了多年冻土区土壤总汞的浓度和储量、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阐释了多年冻土不同退化过程中(活动层增厚和热喀斯特发育)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和释放特征及其环境效应。北半球多年冻土区土壤总汞储量为597 Gg(384~750 Gg),植被吸收作用驱动的大气单质汞[Hg(0)]沉降是土壤中汞的重要来源。多年冻土区土壤中总汞含量和空间分布主要受大气汞沉降、有机质含量和沉降后过程(如淋溶作用)的影响。多年冻土退化不仅能够向大气和水生生态系统释放大量的汞,还可增强微生物甲基化作用生成剧毒的甲基汞(MeHg),已经对全球汞循环及区域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且这一影响在持续加强。未来研究中需结合汞同位素等多技术手段,追踪多年冻土融水径流中汞的迁移转化和传输过程;强化热喀斯特对汞释放的影响研究;结合野外原位观测与模型模拟,全面评估多年冻土退化对土壤汞迁移转化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期刊论文 2023-07-29

多年冻土储存了大量的有机碳、氮素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汞等污染物。全球变暖背景下,目前全球大部分的多年冻土都处于退化状态。多年冻土区土壤温度升高、多年冻土层解冻后,土壤温度水分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进而改变多年冻土区的物质循环。通过综述多年冻土区的碳、氮及污染物的储量及其在多年冻土退化下的迁移转化及输出特征,研究发现:多年冻土退化增加活动层厚度、形成热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导致碳基和氮基温室气体快速释放到大气中,另一方面也向水生系统中输出溶解性碳氮组分及可溶性污染物,这些过程会导致多年冻土由碳、氮和污染物储存的“汇”转变为“源”,并最终影响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明确多年冻土区碳、氮和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于全面理解气候变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未来研究中,还需要结合多学科技术手段,开展多年冻土退化过程、水文过程与生物化学循环过程的系统集成研究,此外,还需加强汞、POPs等污染物的二次释放过程与碳氮循环的耦合关系研究,定量多年冻土中污染物二次释放的环境效应,以深刻认识多年冻土中物质循环过程并为气候和环境变化提供预测依据。

期刊论文 2021-11-05

土壤地下水石油类污染依然普遍且严重。季节性冻土区土壤经历冻-融-冻过程,石油类污染物与土壤地下水作用过程更为复杂。文章综述了冻融交替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吸附解吸、生物降解过程变化,为季节性冻土区石油类污染物迁移转化的研究治理提供支持。

期刊论文 2019-07-12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19.03.019

【中文摘要】不确定性是土壤氮素行为及其面源污染过程的重要基本特征。根据课题申请书的研究计划,针对氮素在水田土壤迁移转化过程中具有高度时空变异性,本课题主要进行了免耕稻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免耕条件下土壤氮、磷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异具有很强烈的随机和轨迹变化的组合特征,其变化方向(增或减)与土壤的粘粒含量有密切关系;由于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因而有机质含量变化对供试土壤的氮素养分的变化不明显。从氮素流失和输出田间的情况分析,稻田土壤氮素的迁移转化过程,受人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管理措施、自然的流域水文循环等影响更大。因此,我们扩展了研究内容,对集水区域(小流域)尺度的氮素迁移转化特征进行了模拟和不确定性分析。在两个实验区用研究都表明,对土壤氮素迁移影响最大的是水循环;TN、TP的输出量和入河量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Monte Carlo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段末流量参数的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RCC)是模型其它输入参数的SRCC值的两倍以上。在SWAT模型中,区域水质最敏感的参数是SCS径流曲线数(CN2)。其次是段末浓度和背景浓度的影响,而流速和综合降解系数的影响很小。

2009-01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