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2

共检索到 2

地表干湿变化是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利用一个古气候瞬变模拟试验的数据,采用降水与潜在蒸散量(PET)之比所定义的干湿指数(AI),研究了过去21 ka中国地表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就中国区域平均而言,气候在10 ka B.P.以前总体偏湿,之后则逐渐变干。决定干湿变化的外强迫因子随时间而变。22~19 ka B.P.,AI受低温室气体浓度和大陆冰盖影响,比目前高22%; 19~10 ka B.P.,AI随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大陆冰盖融化而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北半球高纬夏季日照量增大而升高,总体上维持在末次冰盛期的水平; 10 ka B.P.之后,AI受控于轨道强迫,逐步降低至目前水平。在过去21 ka,AI变化总体上由PET主导:温室气体浓度、轨道参数分别通过影响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来改变PET大小;而在冰盖强迫下,PET变化源自气温和相对湿度的联合作用。与轨道尺度变化不同,气候在千年尺度冷事件期间总体偏干,变化主因是降水减少。空间上,AI变化有明显地域差异,不同地区AI变化的主导因子、对相同外强迫的响应形式各不相同。

期刊论文 2021-07-12

地表干湿变化是气候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利用一个古气候瞬变模拟试验的数据,采用降水与潜在蒸散量(PET)之比所定义的干湿指数(AI),研究了过去21 ka中国地表干湿状况演变特征。就中国区域平均而言,气候在10 ka B.P.以前总体偏湿,之后则逐渐变干。决定干湿变化的外强迫因子随时间而变。22~19 ka B.P.,AI受低温室气体浓度和大陆冰盖影响,比目前高22%; 19~10 ka B.P.,AI随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和大陆冰盖融化而逐渐降低,同时随着北半球高纬夏季日照量增大而升高,总体上维持在末次冰盛期的水平; 10 ka B.P.之后,AI受控于轨道强迫,逐步降低至目前水平。在过去21 ka,AI变化总体上由PET主导:温室气体浓度、轨道参数分别通过影响近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来改变PET大小;而在冰盖强迫下,PET变化源自气温和相对湿度的联合作用。与轨道尺度变化不同,气候在千年尺度冷事件期间总体偏干,变化主因是降水减少。空间上,AI变化有明显地域差异,不同地区AI变化的主导因子、对相同外强迫的响应形式各不相同。

期刊论文 2021-07-1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