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阐明气候和季节冻土冻融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影响过程,以青藏高原东缘河南县为研究区,利用2003-2021年气候、冻土、土壤水分和植被物候及生物量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冻土的长期变化特征,并探讨气候和冻土变化对土壤水分和草地植被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21年,气候呈暖化趋势,冻结开始日平均为9月26日,以21.8 d/(10a)变化率显著推迟,完全融化日为5月21日,先推迟后提前,最大冻结深度为106.8 cm,变化不显著;0-10 cm土层土壤水分5-8月(生长季)平均为38.1%,以7.1%/(10a)变化率显著增大,季节动态表现为5-6月(生长季前期)土壤水分呈显著增大趋势,7-8月(生长季后期)土壤水分增大不显著,5-6月土壤水分增大主要受5-6月降水和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共同影响;草地返青期和8月生物量分别为5月9日和906.2 g/m2,均没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返青期与冻土完全融化日期显著正相关,6月生物量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而8月则受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变化显著影响了其生态水文特征的...
为阐明气候和季节冻土冻融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影响过程,以青藏高原东缘河南县为研究区,利用2003-2021年气候、冻土、土壤水分和植被物候及生物量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冻土的长期变化特征,并探讨气候和冻土变化对土壤水分和草地植被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21年,气候呈暖化趋势,冻结开始日平均为9月26日,以21.8 d/(10a)变化率显著推迟,完全融化日为5月21日,先推迟后提前,最大冻结深度为106.8 cm,变化不显著;0-10 cm土层土壤水分5-8月(生长季)平均为38.1%,以7.1%/(10a)变化率显著增大,季节动态表现为5-6月(生长季前期)土壤水分呈显著增大趋势,7-8月(生长季后期)土壤水分增大不显著,5-6月土壤水分增大主要受5-6月降水和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共同影响;草地返青期和8月生物量分别为5月9日和906.2 g/m2,均没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返青期与冻土完全融化日期显著正相关,6月生物量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而8月则受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变化显著影响了其生态水文特征的...
为阐明气候和季节冻土冻融变化对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的影响过程,以青藏高原东缘河南县为研究区,利用2003-2021年气候、冻土、土壤水分和植被物候及生物量长期观测数据,分析冻土的长期变化特征,并探讨气候和冻土变化对土壤水分和草地植被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21年,气候呈暖化趋势,冻结开始日平均为9月26日,以21.8 d/(10a)变化率显著推迟,完全融化日为5月21日,先推迟后提前,最大冻结深度为106.8 cm,变化不显著;0-10 cm土层土壤水分5-8月(生长季)平均为38.1%,以7.1%/(10a)变化率显著增大,季节动态表现为5-6月(生长季前期)土壤水分呈显著增大趋势,7-8月(生长季后期)土壤水分增大不显著,5-6月土壤水分增大主要受5-6月降水和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共同影响;草地返青期和8月生物量分别为5月9日和906.2 g/m2,均没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返青期与冻土完全融化日期显著正相关,6月生物量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而8月则受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变化显著影响了其生态水文特征的...
植被返青期是植被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探究植被返青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将积雪与气温、降水等结合,从而探讨植被返青期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基于MODIS NDVI、积雪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等数据,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趋势分析、相关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1~2018年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积雪、土壤水变化的响应机制。主要结果表明:近18 a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平均在123 d左右,整体呈现出不显著推迟趋势。其中西南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返青期最早,萨彦岭和杭爱山返青期最晚。蒙古高原返青期与积雪覆盖度、积雪日期、积雪终日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均>30%,与融雪期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的区域>25%,与积雪期降水、土壤水分及积雪初日的相关性较弱。研究得到积雪对于植被返青期的影响显著,其因子敏感度排序为:积雪覆盖度(0.467)>积雪日期(0.184)>融雪期温度(0.113)>积雪终日(0.028)。
植被返青期是植被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探究植被返青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将积雪与气温、降水等结合,从而探讨植被返青期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研究基于MODIS NDVI、积雪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等数据,采用累计NDVI的Logistic曲线曲率极值法、趋势分析、相关分析以及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探究2001~2018年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积雪、土壤水变化的响应机制。主要结果表明:近18 a蒙古高原植被返青期平均在123 d左右,整体呈现出不显著推迟趋势。其中西南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返青期最早,萨彦岭和杭爱山返青期最晚。蒙古高原返青期与积雪覆盖度、积雪日期、积雪终日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均>30%,与融雪期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的区域>25%,与积雪期降水、土壤水分及积雪初日的相关性较弱。研究得到积雪对于植被返青期的影响显著,其因子敏感度排序为:积雪覆盖度(0.467)>积雪日期(0.184)>融雪期温度(0.113)>积雪终日(0.028)。
霸州冬小麦返青期与冻土最深冻层深度相关系数为0.62,达极显著水平,与冻土最深冻层出现的日期相关系数为0.32,未达到显著水平;三河冬小麦返青期与冻土最深冻层深度相关系数为0.46,达极显著水平,与冻土最深冻层出现的日期相关系数为0.41,达显著水平。霸州和三河两个地区冬小麦返青期与冻土最深冻层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相关关系显著。为此,构建了冬小麦返青期与冻土最深冻层的回归模型,为冬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