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2

针对昆仑山口37号冰川(简称KLSK-37)冰舌前缘滑塌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潜在威胁,基于Hexa-gon KH-9历史卫星影像、多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以及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高分辨光学影像,首次揭示了该冰川近40 a来的末端边界和表面高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9―2010年KLSK-37冰川冰舌前进速度为(5±1.8)m/a,但是近10 a来前进速度加快,2015―2018年前进速度达(30±4.2)m/a。DEM差分结果估计得到1979―2000年、2000―2011年和2011―2018年共3个时间段内冰舌前缘堆积体增加的体积分别为(2.87±1.78)×10~5、(5.03±1.22)×10~5、(2.74±1.25)×10~5m3,近40 a增加的总堆积体积为(10.64±2.50)×10~5m3。综合分析KLSK-37冰川作用区的地形和研究区气候资料,发现冰川末端的阶坎状地形和表碛区冰面湖的发育是其冰舌堆积体处于强烈活动状态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口气候...

期刊论文 2020-11-2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14

针对昆仑山口37号冰川(简称KLSK-37)冰舌前缘滑塌对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潜在威胁,基于Hexa-gon KH-9历史卫星影像、多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以及谷歌地球(Google Earth,GE)高分辨光学影像,首次揭示了该冰川近40 a来的末端边界和表面高程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979―2010年KLSK-37冰川冰舌前进速度为(5±1.8)m/a,但是近10 a来前进速度加快,2015―2018年前进速度达(30±4.2)m/a。DEM差分结果估计得到1979―2000年、2000―2011年和2011―2018年共3个时间段内冰舌前缘堆积体增加的体积分别为(2.87±1.78)×10~5、(5.03±1.22)×10~5、(2.74±1.25)×10~5m3,近40 a增加的总堆积体积为(10.64±2.50)×10~5m3。综合分析KLSK-37冰川作用区的地形和研究区气候资料,发现冰川末端的阶坎状地形和表碛区冰面湖的发育是其冰舌堆积体处于强烈活动状态的主要原因,而昆仑山口气候...

期刊论文 2020-11-25 DOI: 10.13203/j.whugis20200214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2条  共2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