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强度是冻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标,为研究外部扰动作用对冻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扰动后原状和重塑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原状冻土在扰动10次内,强度迅速衰减,之后降速放缓并稳定,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约为0.3;重塑冻土强度随扰动次数呈弧形下降,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小于0.1;冻土强度衰减原因可以从冰晶格断裂、土颗粒胶体断裂及温度升高三方面考虑;对于原状土,结构性破坏引起的强度衰减不可忽略,通过电镜试验发现,扰动后单位面积内土颗粒数量增加,有效粒径减小,颗粒形态更加规则,而重塑土颗粒形态未有明显变化,其强度损失主要是因为冰胶结力的丧失。结论可为冻结施工时外力扰动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土体强度是冻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标,为研究外部扰动作用对冻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扰动后原状和重塑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原状冻土在扰动10次内,强度迅速衰减,之后降速放缓并稳定,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约为0.3;重塑冻土强度随扰动次数呈弧形下降,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小于0.1;冻土强度衰减原因可以从冰晶格断裂、土颗粒胶体断裂及温度升高三方面考虑;对于原状土,结构性破坏引起的强度衰减不可忽略,通过电镜试验发现,扰动后单位面积内土颗粒数量增加,有效粒径减小,颗粒形态更加规则,而重塑土颗粒形态未有明显变化,其强度损失主要是因为冰胶结力的丧失。结论可为冻结施工时外力扰动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土体强度是冻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标,为研究外部扰动作用对冻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扰动后原状和重塑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原状冻土在扰动10次内,强度迅速衰减,之后降速放缓并稳定,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约为0.3;重塑冻土强度随扰动次数呈弧形下降,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小于0.1;冻土强度衰减原因可以从冰晶格断裂、土颗粒胶体断裂及温度升高三方面考虑;对于原状土,结构性破坏引起的强度衰减不可忽略,通过电镜试验发现,扰动后单位面积内土颗粒数量增加,有效粒径减小,颗粒形态更加规则,而重塑土颗粒形态未有明显变化,其强度损失主要是因为冰胶结力的丧失。结论可为冻结施工时外力扰动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为了研究深度冻结黏土结构性对变形特性的影响,对淮北某矿不同温度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原状土和重塑土内部结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在3种负温下均为软化型,重塑土在-5℃时为硬化型,-10℃、-15℃为软化型;随着温度的降低,原状土和重塑土峰值强度均在增大,原状土的峰值强度均大于重塑土,并且峰值强度在-15℃时较接近;峰值应变差异明显且重塑土的峰值应变大于原状土;引入切线模量比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修正,在-5℃、-15℃时,原状土的弹性模量接近重塑土的1.5倍,-10℃时几乎接近。原状土和重塑土变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取决于土体内部未冻结水的含量、开孔孔隙、闭孔孔隙和温度,研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为了研究深度冻结黏土结构性对变形特性的影响,对淮北某矿不同温度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原状土和重塑土内部结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在3种负温下均为软化型,重塑土在-5℃时为硬化型,-10℃、-15℃为软化型;随着温度的降低,原状土和重塑土峰值强度均在增大,原状土的峰值强度均大于重塑土,并且峰值强度在-15℃时较接近;峰值应变差异明显且重塑土的峰值应变大于原状土;引入切线模量比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修正,在-5℃、-15℃时,原状土的弹性模量接近重塑土的1.5倍,-10℃时几乎接近。原状土和重塑土变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取决于土体内部未冻结水的含量、开孔孔隙、闭孔孔隙和温度,研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
为了研究深度冻结黏土结构性对变形特性的影响,对淮北某矿不同温度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进行无侧限单轴抗压试验研究,对比分析原状土和重塑土内部结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在3种负温下均为软化型,重塑土在-5℃时为硬化型,-10℃、-15℃为软化型;随着温度的降低,原状土和重塑土峰值强度均在增大,原状土的峰值强度均大于重塑土,并且峰值强度在-15℃时较接近;峰值应变差异明显且重塑土的峰值应变大于原状土;引入切线模量比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修正,在-5℃、-15℃时,原状土的弹性模量接近重塑土的1.5倍,-10℃时几乎接近。原状土和重塑土变形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取决于土体内部未冻结水的含量、开孔孔隙、闭孔孔隙和温度,研究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工程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