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7

【目的】摸清青藏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风险评价,为沿路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沿青藏公路(西宁-那曲段)选择37个典型路段进行实地调查与土壤采样,由路基向外采集0 m、50 m和100 m处的表土样品共122个,测定土壤中的镉(Cd)、铅(Pb)和砷(As)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Ip)、地累积污染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中Cd、Pb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05、33.20±14.64和18.10±18.25 mg kg-1,均大于土壤环境背景值。从路域横向变化趋势来看,公路路基边坡底部(0 m)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大于50 m和100 m处,且随公路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内梅罗污染指数的范围为0.17~0.88,总体位于未超标的安全线以下,但在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存在局部超警戒值的点位。三种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在大多数点位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的范围,另外两种重金属为无污染;公路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上...

期刊论文 2024-10-15 DOI: 10.19336/j.cnki.trtb.2023041401

【目的】摸清青藏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风险评价,为沿路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沿青藏公路(西宁-那曲段)选择37个典型路段进行实地调查与土壤采样,由路基向外采集0 m、50 m和100 m处的表土样品共122个,测定土壤中的镉(Cd)、铅(Pb)和砷(As)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Ip)、地累积污染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中Cd、Pb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05、33.20±14.64和18.10±18.25 mg kg-1,均大于土壤环境背景值。从路域横向变化趋势来看,公路路基边坡底部(0 m)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大于50 m和100 m处,且随公路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内梅罗污染指数的范围为0.17~0.88,总体位于未超标的安全线以下,但在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存在局部超警戒值的点位。三种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在大多数点位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的范围,另外两种重金属为无污染;公路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上...

期刊论文 2024-10-15 DOI: 10.19336/j.cnki.trtb.2023041401

【目的】摸清青藏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污染风险评价,为沿路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沿青藏公路(西宁-那曲段)选择37个典型路段进行实地调查与土壤采样,由路基向外采集0 m、50 m和100 m处的表土样品共122个,测定土壤中的镉(Cd)、铅(Pb)和砷(As)含量。分别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Ip)、地累积污染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青藏公路沿线土壤中Cd、Pb和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3±0.05、33.20±14.64和18.10±18.25 mg kg-1,均大于土壤环境背景值。从路域横向变化趋势来看,公路路基边坡底部(0 m)的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大于50 m和100 m处,且随公路距离的增加而下降。内梅罗污染指数的范围为0.17~0.88,总体位于未超标的安全线以下,但在格尔木-唐古拉山段存在局部超警戒值的点位。三种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Cd在大多数点位为无污染到中度污染之间的范围,另外两种重金属为无污染;公路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整体上...

期刊论文 2024-10-15 DOI: 10.19336/j.cnki.trtb.2023041401

随着寒区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将导致过量重金属持续进入冷生土壤圈中,进而影响寒区土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寒区土壤重金属物质来源与排放、空间分布、迁移规律、转化机制以及修复与治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寒区土壤重金属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其中,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矿业开发以及农业活动等是寒区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不同分布特征且容易发生迁移,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和土壤母质两种因素,且土壤性质、重金属自身特性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也对重金属分布和迁移转化有一定作用;重金属进入土壤对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水文以及植被等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固化稳定、生物炭和淋洗等修复方法可以用于部分寒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但需要考虑季节性温度变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此,鉴于重金属对寒区土壤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未来研究仍需要继续加强对寒区土壤重金属监测和安全风险评估并进行及时、必要、积极的修复治理,以防止过量重金属进入寒区并对寒区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期刊论文 2024-09-10

随着寒区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将导致过量重金属持续进入冷生土壤圈中,进而影响寒区土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寒区土壤重金属物质来源与排放、空间分布、迁移规律、转化机制以及修复与治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寒区土壤重金属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其中,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矿业开发以及农业活动等是寒区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不同分布特征且容易发生迁移,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和土壤母质两种因素,且土壤性质、重金属自身特性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也对重金属分布和迁移转化有一定作用;重金属进入土壤对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水文以及植被等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固化稳定、生物炭和淋洗等修复方法可以用于部分寒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但需要考虑季节性温度变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此,鉴于重金属对寒区土壤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未来研究仍需要继续加强对寒区土壤重金属监测和安全风险评估并进行及时、必要、积极的修复治理,以防止过量重金属进入寒区并对寒区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期刊论文 2024-09-10

随着寒区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将导致过量重金属持续进入冷生土壤圈中,进而影响寒区土壤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寒区土壤重金属物质来源与排放、空间分布、迁移规律、转化机制以及修复与治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梳理。寒区土壤重金属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其中,工业排放、交通运输、矿业开发以及农业活动等是寒区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来源;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不同分布特征且容易发生迁移,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和土壤母质两种因素,且土壤性质、重金属自身特性和外部环境等因素也对重金属分布和迁移转化有一定作用;重金属进入土壤对土壤质地、土壤温度、土壤水文以及植被等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虽然固化稳定、生物炭和淋洗等修复方法可以用于部分寒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但需要考虑季节性温度变化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因此,鉴于重金属对寒区土壤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未来研究仍需要继续加强对寒区土壤重金属监测和安全风险评估并进行及时、必要、积极的修复治理,以防止过量重金属进入寒区并对寒区土壤环境造成危害。

期刊论文 2024-09-10

冰川和雪山融水是新疆极为重要的水源补给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寒区矿山典型的冷热双岛效应会导致矿山重金属粉尘向外扩散,而冰雪冻融循环又为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使得重金属元素随融水进入下游河流,对河流流经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此冰雪冻融过程中的富集转化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及其先导环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矿山粉尘运移扩散、矿山粉尘覆盖下的冰川消融以及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新疆高寒地区矿山重金属元素在冰雪冻融作用下的富集转化机理研究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2024-05-08

冰川和雪山融水是新疆极为重要的水源补给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寒区矿山典型的冷热双岛效应会导致矿山重金属粉尘向外扩散,而冰雪冻融循环又为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使得重金属元素随融水进入下游河流,对河流流经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此冰雪冻融过程中的富集转化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及其先导环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矿山粉尘运移扩散、矿山粉尘覆盖下的冰川消融以及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新疆高寒地区矿山重金属元素在冰雪冻融作用下的富集转化机理研究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2024-05-08

冰川和雪山融水是新疆极为重要的水源补给来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寒区矿山典型的冷热双岛效应会导致矿山重金属粉尘向外扩散,而冰雪冻融循环又为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提供了必要的环境,使得重金属元素随融水进入下游河流,对河流流经地区的人类生产生活及生态系统产生严重影响.为探究重金属元素在此冰雪冻融过程中的富集转化机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及其先导环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矿山粉尘运移扩散、矿山粉尘覆盖下的冰川消融以及重金属元素富集转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新疆高寒地区矿山重金属元素在冰雪冻融作用下的富集转化机理研究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期刊论文 2024-05-08

由于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对人类活动的敏感性,近年来高原环境中与人类活动相关的重金属污染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2021~2022年间采集的青藏高原表土样品,结合同时期采集的周边高海拔冰川区雪冰样品,分析测定了As、Cr、Co、Ni、Cu、Mo、Cd、Pb和Sb共9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表土中重金属的含量(均值为256.5μg/g)远高于雪冰中重金属(均值为14.6μg/L)的含量.其中As的Igeo平均值为1.32,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水平,而土壤中其他重金属以无污染特征为主.表土中重金属的组成和空间分布与周边冰川区雪冰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特征,而且不同区域表土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组成和富集系数(EFs)没有明显差别.结合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APCS-MLR等方法,发现表土中重金属有3个主要来源,分别为居民生活和工业用煤有关的煤燃烧源(42.3%)、局地地表自生土壤来源(20.6%)和交通排放源(14.2%).高海拔雪冰和表土中重金属的组成、分布存在差异,可能是由于地表样品中重金属受到自然风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导致远距离输入源的贡献被掩...

期刊论文 2024-04-19 DO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24.0088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7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