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导致多年冻土退化,植被发生更新和演替,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造成重要影响。文中选取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满归和阿龙山火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方法计算了林火后,固碳释氧效益损失;净化环境效益损失,包括吸收SO2和粉尘净化价值;水文效益损失,包括防洪和涵养水源效益;小气候效益损失;保护野生生物以及游憩效益损失。研究发现,满归和阿龙山火烧后,生态系统服务效益损失重大。其中,固碳释氧效益和净化环境效益损失较大,分别占总效益损失的42.34%和41.94%;水文效益和保护野生生物效益损失较小,分别为2.82%和0.80%;小气候效益和游憩效益居中,分别占8.61%和3.49%。即使针叶林生态系统恢复到阔叶林生态系统,净化环境效益损失仍然可达69.3%。由此看来,保护多年冻土区的针叶林,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对维持多年冻土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中文摘要】近几十年来在西南高海拔山地营造了大面积的亚高山人工针叶林,该森林类型在世界上与北方森林相比具有特殊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已经基本接近成熟林,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森林的天然更新潜力如何是急待回答的重要问题,其更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项目围绕针叶树种的种子和幼苗这一更新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更新的生态过程及其环境异质性(包括林窗环境、枯落物和地被层覆盖、土壤特性等)的作用,以及全球变暖、UV-B辐射增强和联合胁迫对更新的影响,包括人工林的种子雨、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幼苗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幼苗库动态特征、针叶树苗的种内竞争和与其他植物的种间竞争等,探讨现有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的更新潜力及其影响机制和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旨在为该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丰富我国具有世界意义的高海拔人工森林更新动态理论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
2006-01在自然植被垂直带谱上一般以暗针叶林带的上限代表森林线,它的海拔高度取决于温度及其年较差。本文主要根据我国一些地区现代暗针叶林带上限的海拔高程和102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计算出我国的森林线的理论海拔高度,并编绘出我国的森林线高程等值线图以及多年冻土线与森林线高差等值线图和现代气候雪线与森林线高差等值线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森林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多年冻土线、气候雪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