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土体的冻胀会引起地表不均匀变形,导致大量建筑及设施被破坏,一直以来人们都通过研究冻胀机理来探索抑制冻胀产生与发展的方法。采用粉质黏土为重塑土样,模拟冻胀条件为开放系统下的一维冻胀条件,采用控制冻结深度的间歇冻结模式对不同初始含水率和不同最低冻胀温度的土样进行冻融循环模拟后,对最终冻胀量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与试样冻胀量呈正比关系,温度与最终冻胀量呈反比关系。

期刊论文 2022-10-10 DOI: 10.14031/j.cnki.njwx.2022.10.001

为研究后间歇冻结模式下冻土分凝冻胀规律,选取冻胀敏感性粉质黏土,进行了开放系统下不同间歇时间和变温幅度的后间歇冻结试验。采用红外热扫描测温技术获得分凝温度,分析了分凝温度与冷端温度、分凝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降温阶段,分凝温度降低,分凝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间歇升温阶段,分凝温度升高,分凝速率很快趋近于0,分凝冻胀停止。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适用于后间歇冻结模式的分凝冻胀计算方法,将分凝冻胀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基本吻合。

期刊论文 2015-03-19 DOI: 10.13225/j.cnki.jccs.2014.0462

土体冻胀容易引起地表产生不均匀变形,因此控制冻胀的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人工冻结技术的重要课题.通过试验比较了人工冻土在连续冻结模式、控制时间的间歇冻结模式和控制深度的间歇冻结模式下,土体冻胀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冻胀控制与冻结模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连续冻结和控制时间的试验相比,在冻结锋面趋于稳定和温度梯度趋于恒定前,采用控制冻深的间歇冻结模式能够有效地抑制人工冻土冻胀的发展,冻胀量仅为连续冻结模式的19.8%;不同的变温起始时间对冻土冻胀控制的效果不同,在冻结过程刚刚进入拟稳定阶段时,迅速改变冷端温度,将使土样内的温度场不能达到稳定状态,从而推迟起始冻胀的时间,抑制冻胀的产生。

期刊论文 2007-01-15

阐述了用间歇冻结法控制人工冻土冻胀的机理,通过对冻结细粒土的数值分析,指出与连续冻结相比,间歇冻结在冻结锋面推进速度、冻结区温度、平均冷率和未冻结区的温度梯度等方面有显著不同,这些差异的存在有利于抑制冻胀的产生和发展.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冻结温度和间歇冻结方式条件下,即使在冻结敏感土(如粉土)中也可控制冻胀.

期刊论文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