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渠道冻胀破坏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研究影响渠道冻胀破坏的各种因素,能够确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景电灌区和靖会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勘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影响渠道冻胀破坏的各种因素,划分了渠道冻胀等级,阐明了渠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冻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渠道冻胀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基土类别、地下水埋深、冻前含水率及渠基土层毛细水上升高度;(2)灌区渠道地基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质壤土、马兰黄土、砂壤土、粉细砂及碎石土,地基土的冻胀量大小关系为:粉质黏土>马兰黄土和粉质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碎石土;(3)随着渠道地基土含水率的增大,显著加剧了灌区渠道冻胀破坏过程;(4)梯形和弧形渠道大部分有轻微-中等冻胀,浆砌石矩形渠道局部存在冻胀坡坏,U形渠道基本无冻胀坡坏;(5)在灌区渠道改造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类别、冻土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渠道断面的结构形式;(6)渠道冻胀破坏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渠道断面结构、改进地基处理方法以及采用新型衬护结构形式。
灌区渠道冻胀破坏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研究影响渠道冻胀破坏的各种因素,能够确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景电灌区和靖会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勘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影响渠道冻胀破坏的各种因素,划分了渠道冻胀等级,阐明了渠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冻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渠道冻胀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基土类别、地下水埋深、冻前含水率及渠基土层毛细水上升高度;(2)灌区渠道地基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质壤土、马兰黄土、砂壤土、粉细砂及碎石土,地基土的冻胀量大小关系为:粉质黏土>马兰黄土和粉质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碎石土;(3)随着渠道地基土含水率的增大,显著加剧了灌区渠道冻胀破坏过程;(4)梯形和弧形渠道大部分有轻微-中等冻胀,浆砌石矩形渠道局部存在冻胀坡坏,U形渠道基本无冻胀坡坏;(5)在灌区渠道改造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类别、冻土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渠道断面的结构形式;(6)渠道冻胀破坏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渠道断面结构、改进地基处理方法以及采用新型衬护结构形式。
灌区渠道冻胀破坏是季节性冻土地区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研究影响渠道冻胀破坏的各种因素,能够确定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景电灌区和靖会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勘察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影响渠道冻胀破坏的各种因素,划分了渠道冻胀等级,阐明了渠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冻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渠道冻胀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地基土类别、地下水埋深、冻前含水率及渠基土层毛细水上升高度;(2)灌区渠道地基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粉质壤土、马兰黄土、砂壤土、粉细砂及碎石土,地基土的冻胀量大小关系为:粉质黏土>马兰黄土和粉质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碎石土;(3)随着渠道地基土含水率的增大,显著加剧了灌区渠道冻胀破坏过程;(4)梯形和弧形渠道大部分有轻微-中等冻胀,浆砌石矩形渠道局部存在冻胀坡坏,U形渠道基本无冻胀坡坏;(5)在灌区渠道改造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土类别、冻土深度等因素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渠道断面的结构形式;(6)渠道冻胀破坏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优化渠道断面结构、改进地基处理方法以及采用新型衬护结构形式。
由基础病害造成的多年冻土区结构或构件失效将对林区生态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为此通过对东北多年冻土区京漠线及中俄原油管道沿线附近林区的杆塔基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其主要病害特征及现有防治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出现冻拔病害的输电线铁塔基础占18.1%,包括均匀冻拔(8.5%)和不均匀冻拔(9.6%),而出现融沉病害的基础仅占3.7%;混凝土基础表面出现裂缝(2.7%)、剥落(2.7%)、裂纹(4.3%)、侵蚀(5.9%)、倾斜(3.7%)和压裂(0.5%)等病害;基础不均匀冻拔与倾斜对铁塔安全影响较大;混凝土保护帽冻害严重,主要表现为裂缝(15.4%)、剥落(8.5%)、裂纹(15.4%)和侵蚀(58%);冻拔和冻裂也是造成线杆倾斜和断裂倒塌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基础病害问题,建议对冻土区域内的工程结构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并完善改进现有处置措施。调查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及病害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以期减弱工程对自然林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基础病害造成的多年冻土区结构或构件失效将对林区生态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为此通过对东北多年冻土区京漠线及中俄原油管道沿线附近林区的杆塔基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其主要病害特征及现有防治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出现冻拔病害的输电线铁塔基础占18.1%,包括均匀冻拔(8.5%)和不均匀冻拔(9.6%),而出现融沉病害的基础仅占3.7%;混凝土基础表面出现裂缝(2.7%)、剥落(2.7%)、裂纹(4.3%)、侵蚀(5.9%)、倾斜(3.7%)和压裂(0.5%)等病害;基础不均匀冻拔与倾斜对铁塔安全影响较大;混凝土保护帽冻害严重,主要表现为裂缝(15.4%)、剥落(8.5%)、裂纹(15.4%)和侵蚀(58%);冻拔和冻裂也是造成线杆倾斜和断裂倒塌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基础病害问题,建议对冻土区域内的工程结构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并完善改进现有处置措施。调查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及病害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以期减弱工程对自然林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由基础病害造成的多年冻土区结构或构件失效将对林区生态安全构成一定威胁,为此通过对东北多年冻土区京漠线及中俄原油管道沿线附近林区的杆塔基础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其主要病害特征及现有防治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出现冻拔病害的输电线铁塔基础占18.1%,包括均匀冻拔(8.5%)和不均匀冻拔(9.6%),而出现融沉病害的基础仅占3.7%;混凝土基础表面出现裂缝(2.7%)、剥落(2.7%)、裂纹(4.3%)、侵蚀(5.9%)、倾斜(3.7%)和压裂(0.5%)等病害;基础不均匀冻拔与倾斜对铁塔安全影响较大;混凝土保护帽冻害严重,主要表现为裂缝(15.4%)、剥落(8.5%)、裂纹(15.4%)和侵蚀(58%);冻拔和冻裂也是造成线杆倾斜和断裂倒塌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基础病害问题,建议对冻土区域内的工程结构进行长期跟踪监测并完善改进现有处置措施。调查结果可为多年冻土区基础设施的设计、建造及病害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以期减弱工程对自然林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多年冻土区隧道存在诸多冻害。为研究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冻害问题,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总结了高海拔寒区多年冻土隧道主要面临的冻害问题,包括隧道渗流水、冻胀、挂冰等,并从隧道保温层防冻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隧道施工技术防冻设计三个方面对寒区隧道冻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此类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初始地温、地下水和通风条件。
多年冻土区隧道存在诸多冻害。为研究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冻害问题,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总结了高海拔寒区多年冻土隧道主要面临的冻害问题,包括隧道渗流水、冻胀、挂冰等,并从隧道保温层防冻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隧道施工技术防冻设计三个方面对寒区隧道冻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此类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初始地温、地下水和通风条件。
多年冻土区隧道存在诸多冻害。为研究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冻害问题,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总结了高海拔寒区多年冻土隧道主要面临的冻害问题,包括隧道渗流水、冻胀、挂冰等,并从隧道保温层防冻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隧道施工技术防冻设计三个方面对寒区隧道冻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此类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初始地温、地下水和通风条件。
多年冻土区隧道存在诸多冻害。为研究解决高寒高海拔地区隧道冻害问题,文章结合现场调查和相关资料,总结了高海拔寒区多年冻土隧道主要面临的冻害问题,包括隧道渗流水、冻胀、挂冰等,并从隧道保温层防冻设计、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隧道施工技术防冻设计三个方面对寒区隧道冻害的防治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认为,此类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初始地温、地下水和通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