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0

基于中国羌塘盆地、祁连山、漠河盆地冻土区浅表土壤样品资料,进行了烃类气体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区浅表烃类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和戊烷。羌塘盆地和漠河盆地烃类气体主要为热解成因,气体类型为油型气及其与煤层气的混合气;祁连山冻土区浅表土壤中烃类气体具有热解成因和生物成因,气体类型包括油型气、煤层气和生物气。烃类地球化学调查为我国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等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依据。

期刊论文 2022-06-23

基于中国羌塘盆地、祁连山、漠河盆地冻土区浅表土壤样品资料,进行了烃类气体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区浅表烃类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和戊烷。羌塘盆地和漠河盆地烃类气体主要为热解成因,气体类型为油型气及其与煤层气的混合气;祁连山冻土区浅表土壤中烃类气体具有热解成因和生物成因,气体类型包括油型气、煤层气和生物气。烃类地球化学调查为我国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等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依据。

期刊论文 2022-06-23

基于中国羌塘盆地、祁连山、漠河盆地冻土区浅表土壤样品资料,进行了烃类气体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冻土区浅表烃类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和戊烷。羌塘盆地和漠河盆地烃类气体主要为热解成因,气体类型为油型气及其与煤层气的混合气;祁连山冻土区浅表土壤中烃类气体具有热解成因和生物成因,气体类型包括油型气、煤层气和生物气。烃类地球化学调查为我国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等油气资源勘查提供了依据。

期刊论文 2022-06-23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勘探特征尚不明晰。这里从岩石物理模型出发,针对实验以及测井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层段和围岩均与裂隙发育密切相关,研究了地震波在不同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当裂隙中流体处于连通状态时,其地震波速度受频率影响显著。根据冻土带特点,这里建立了水合物赋存层段和围岩分别含裂隙的储藏模型,研究其地震勘探频率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特点。与实际地震勘探响应的对比表明,流体通过裂隙相互连通的裂隙模型符合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储藏特点。上述裂隙模型及其地震波传播特性为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制提供了新地认识,为合理勘探开发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借鉴。

期刊论文 2021-10-15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勘探特征尚不明晰。这里从岩石物理模型出发,针对实验以及测井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层段和围岩均与裂隙发育密切相关,研究了地震波在不同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当裂隙中流体处于连通状态时,其地震波速度受频率影响显著。根据冻土带特点,这里建立了水合物赋存层段和围岩分别含裂隙的储藏模型,研究其地震勘探频率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特点。与实际地震勘探响应的对比表明,流体通过裂隙相互连通的裂隙模型符合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储藏特点。上述裂隙模型及其地震波传播特性为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制提供了新地认识,为合理勘探开发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借鉴。

期刊论文 2021-10-15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是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及应用前景广阔。目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勘探特征尚不明晰。这里从岩石物理模型出发,针对实验以及测井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层段和围岩均与裂隙发育密切相关,研究了地震波在不同裂隙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当裂隙中流体处于连通状态时,其地震波速度受频率影响显著。根据冻土带特点,这里建立了水合物赋存层段和围岩分别含裂隙的储藏模型,研究其地震勘探频率和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特点。与实际地震勘探响应的对比表明,流体通过裂隙相互连通的裂隙模型符合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储藏特点。上述裂隙模型及其地震波传播特性为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机制提供了新地认识,为合理勘探开发我国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提供了借鉴。

期刊论文 2021-10-15

本文通过对不同勘探技术的基本勘查技术特征进行了介绍,为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快速探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期刊论文 2019-06-26 DOI: 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1.089

青海哈拉湖地区的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其埋藏深度较浅,地震有效信号往往被干扰波淹没,如何从复杂的地震波场里有效提取出与地层、水合物有关的地震反射信号是开展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和天然气水合物预测工作的前提。为此,详细分析青海哈拉湖地区地震探测原始数据,总结该地区干扰噪声的类型及特点,制定地震信号提取流程,并在叠前道集上逐步采用有针对性的噪声衰减、振幅补偿、反褶积以及叠加等处理技术,压制各类干扰信息,最大程度地保留有效反射信号,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信噪比和保真度,更好地为地震资料解释和有利储层预测服务。

期刊论文 2018-01-04

天然气水合物被誉为最有研究价值和开采价值的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能源研究的热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体系,仍处于研究和试采阶段。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与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相比相对比较容易,在钻进过程中能够形成较稳定的孔壁。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主要方法有热激法、降压法、置换法和化学抑制剂法。SAGD(Steam Assisted Gravity Drainage)技术也叫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技术,在重油、油砂开采中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非常有效的成果,被认为是目前重油开采最有效的方法。对SAGD技术应用到陆域冻土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进行理论分析研究,经过分析发现将SAGD技术应用到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中是可行的,但确定两口水平井之间的距离是关键,且在应用时要将上部井变为生产井,下部井变为注汽井。

期刊论文 2017-06-20

多波地震勘探技术能够同时获得纵波和转换波资料,与常规的纵波勘探相比,能够提供更多的地下介质信息。且转换波对于埋深较浅的小断层、小幅度构造有更高的分辨率,充分利用多分量地震资料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将多波地震技术引入到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对陆域冻土区水合物进行多波地震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弹性波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多分量正演模拟,利用仿射坐标转换法将原始的多分量地震数据进行纵横波叠前分离,并通过多波高斯束偏移方法分别对波场分离后的PP波和转换PS波进行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根据我国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实际地震地质资料,建立逼近真实地质情况的天然气水合物数值模型。对上述水合物模型进行多波地震数值试算表明,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陆域冻土区水合物探测方法,充分利用多波地震资料有利于查明陆域冻土区水合物精细的地质构造,取得更好的勘探效果。

期刊论文 2016-11-0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0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