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金沙江上游气象观测站点稀疏以及高寒山区复杂水文过程导致的径流模拟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ERA5-Land再分析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的VIC模型驱动方案。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遥感监测以及模型输出的积雪覆盖率,并讨论了流域融雪径流变化特征以及气温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采用站点插值数据构建的VIC模型很难反映流域真实的径流状况,而采用融合降水资料将小时径流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提高至0.80和0.74,相对误差显著降低至20%以内。模型输出积雪覆盖与遥感数据监测的积雪覆盖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流域融雪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差异较大,呈现双峰特征,春季融雪径流与气温有较大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为高寒区径流模拟及洪旱灾害监测与预报提供参考。
针对金沙江上游气象观测站点稀疏以及高寒山区复杂水文过程导致的径流模拟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ERA5-Land再分析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的VIC模型驱动方案。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遥感监测以及模型输出的积雪覆盖率,并讨论了流域融雪径流变化特征以及气温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采用站点插值数据构建的VIC模型很难反映流域真实的径流状况,而采用融合降水资料将小时径流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提高至0.80和0.74,相对误差显著降低至20%以内。模型输出积雪覆盖与遥感数据监测的积雪覆盖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流域融雪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差异较大,呈现双峰特征,春季融雪径流与气温有较大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为高寒区径流模拟及洪旱灾害监测与预报提供参考。
针对金沙江上游气象观测站点稀疏以及高寒山区复杂水文过程导致的径流模拟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ERA5-Land再分析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的VIC模型驱动方案。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遥感监测以及模型输出的积雪覆盖率,并讨论了流域融雪径流变化特征以及气温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采用站点插值数据构建的VIC模型很难反映流域真实的径流状况,而采用融合降水资料将小时径流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提高至0.80和0.74,相对误差显著降低至20%以内。模型输出积雪覆盖与遥感数据监测的积雪覆盖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流域融雪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差异较大,呈现双峰特征,春季融雪径流与气温有较大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为高寒区径流模拟及洪旱灾害监测与预报提供参考。
针对金沙江上游气象观测站点稀疏以及高寒山区复杂水文过程导致的径流模拟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ERA5-Land再分析数据与实测降水数据的VIC模型驱动方案。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遥感监测以及模型输出的积雪覆盖率,并讨论了流域融雪径流变化特征以及气温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仅采用站点插值数据构建的VIC模型很难反映流域真实的径流状况,而采用融合降水资料将小时径流模拟的确定性系数在率定期和验证期分别提高至0.80和0.74,相对误差显著降低至20%以内。模型输出积雪覆盖与遥感数据监测的积雪覆盖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流域融雪径流年际变化稳定,年内差异较大,呈现双峰特征,春季融雪径流与气温有较大的相关性。该结果可为高寒区径流模拟及洪旱灾害监测与预报提供参考。
【目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内陆湖泊,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能够指示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演化趋势。为了分析羊卓雍错流域内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特征,【方法】选取1972—2023年间的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方法提取羊卓雍错、巴纠错、空母错、沉错、多错、普莫雍错的水域面积信息,重建近50年各湖泊面积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序列。借助GPS实地观测数据,评估了湖泊水域边界识别中的总体误差。基于流域附近的气象台站和线性趋势分析,探讨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结果显示:1972—2023年间羊卓雍错、空母错、沉错、巴纠错的水域面积呈萎缩趋势,普莫雍错和多错的水域面积呈扩张趋势,普莫雍错的西部边界扩张较为显著。与1972年年均水域面积相比,2023年羊卓雍错、空母错、巴纠错、沉错的年均水域面积分别缩减了82.72 km2、2.2 km、2.0 km、0.9 km;普莫雍错、多错的年均水域面积分别扩张了8.3 km、0.4 km。【结论】结果表明:根据台站气象要素的线性分析,1972—2023年期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年降水量增加不明显;相对湿度...
【目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内陆湖泊,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能够指示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演化趋势。为了分析羊卓雍错流域内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特征,【方法】选取1972—2023年间的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方法提取羊卓雍错、巴纠错、空母错、沉错、多错、普莫雍错的水域面积信息,重建近50年各湖泊面积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序列。借助GPS实地观测数据,评估了湖泊水域边界识别中的总体误差。基于流域附近的气象台站和线性趋势分析,探讨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结果显示:1972—2023年间羊卓雍错、空母错、沉错、巴纠错的水域面积呈萎缩趋势,普莫雍错和多错的水域面积呈扩张趋势,普莫雍错的西部边界扩张较为显著。与1972年年均水域面积相比,2023年羊卓雍错、空母错、巴纠错、沉错的年均水域面积分别缩减了82.72 km2、2.2 km、2.0 km、0.9 km;普莫雍错、多错的年均水域面积分别扩张了8.3 km、0.4 km。【结论】结果表明:根据台站气象要素的线性分析,1972—2023年期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年降水量增加不明显;相对湿度...
【目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内陆湖泊,湖泊水域面积变化能够指示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演化趋势。为了分析羊卓雍错流域内湖泊水域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特征,【方法】选取1972—2023年间的Landsat卫星影像,采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方法提取羊卓雍错、巴纠错、空母错、沉错、多错、普莫雍错的水域面积信息,重建近50年各湖泊面积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序列。借助GPS实地观测数据,评估了湖泊水域边界识别中的总体误差。基于流域附近的气象台站和线性趋势分析,探讨湖泊水域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结果显示:1972—2023年间羊卓雍错、空母错、沉错、巴纠错的水域面积呈萎缩趋势,普莫雍错和多错的水域面积呈扩张趋势,普莫雍错的西部边界扩张较为显著。与1972年年均水域面积相比,2023年羊卓雍错、空母错、巴纠错、沉错的年均水域面积分别缩减了82.72 km2、2.2 km、2.0 km、0.9 km;普莫雍错、多错的年均水域面积分别扩张了8.3 km、0.4 km。【结论】结果表明:根据台站气象要素的线性分析,1972—2023年期间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但是年降水量增加不明显;相对湿度...
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细化服务需求,建立日光温室雪灾预警,指导农户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前防御,减少或避免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型对青海省河湟谷地13个县区1978—2021年最大积雪深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30 a重现期日光温室坡度角为30°、35°和40°的最大雪压,得到日光温室雪灾临界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1985—2021年河湟谷地日光温室实际雪灾资料、积雪深度资料,以各雪灾年造成的日光温室损失率作为因子,依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灾害占总灾害比例的方法,确定日光温室雪灾不同强度等级的阈值,再根据积雪深度和温室损失率的函数关系,构建基于日光温室损失率的雪灾预警指标,将日光温室雪灾预警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此方法对日光温室雪灾指标划分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具有地域普适性,便于气象服务业务应用。
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细化服务需求,建立日光温室雪灾预警,指导农户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前防御,减少或避免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型对青海省河湟谷地13个县区1978—2021年最大积雪深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30 a重现期日光温室坡度角为30°、35°和40°的最大雪压,得到日光温室雪灾临界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1985—2021年河湟谷地日光温室实际雪灾资料、积雪深度资料,以各雪灾年造成的日光温室损失率作为因子,依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灾害占总灾害比例的方法,确定日光温室雪灾不同强度等级的阈值,再根据积雪深度和温室损失率的函数关系,构建基于日光温室损失率的雪灾预警指标,将日光温室雪灾预警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此方法对日光温室雪灾指标划分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具有地域普适性,便于气象服务业务应用。
为了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精细化服务需求,建立日光温室雪灾预警,指导农户提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灾前防御,减少或避免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采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型对青海省河湟谷地13个县区1978—2021年最大积雪深度观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了30 a重现期日光温室坡度角为30°、35°和40°的最大雪压,得到日光温室雪灾临界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1985—2021年河湟谷地日光温室实际雪灾资料、积雪深度资料,以各雪灾年造成的日光温室损失率作为因子,依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不同等级灾害占总灾害比例的方法,确定日光温室雪灾不同强度等级的阈值,再根据积雪深度和温室损失率的函数关系,构建基于日光温室损失率的雪灾预警指标,将日光温室雪灾预警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此方法对日光温室雪灾指标划分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不仅简单,而且具有地域普适性,便于气象服务业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