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6

采用班公湖鸟瞰岛设立水文站近三年观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构建了湖泊水位模拟模型,入湖水量考虑了流域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位的起涨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过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是维持湖泊水位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对湖泊水位的贡献率在发生变化,冰川融水占入湖水量的比例增加了20%左右。

期刊论文 2022-12-08 DOI: 10.13928/j.cnki.wrahe.2022.S2.024

采用班公湖鸟瞰岛设立水文站近三年观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构建了湖泊水位模拟模型,入湖水量考虑了流域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位的起涨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过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是维持湖泊水位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对湖泊水位的贡献率在发生变化,冰川融水占入湖水量的比例增加了20%左右。

期刊论文 2022-12-08 DOI: 10.13928/j.cnki.wrahe.2022.S2.024

采用班公湖鸟瞰岛设立水文站近三年观测资料,基于水量平衡方程构建了湖泊水位模拟模型,入湖水量考虑了流域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位的起涨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受降水过程的影响;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是维持湖泊水位逐年升高的主要因素。随着气温升高和降水变化,冰川融水和降雨径流对湖泊水位的贡献率在发生变化,冰川融水占入湖水量的比例增加了20%左右。

期刊论文 2022-12-08 DOI: 10.13928/j.cnki.wrahe.2022.S2.024

大通河位于祁连山区,开发利用程度低,实测径流基本为天然径流,1956—2000年平均径流量28.95亿m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水文气象要素明显的分界点1997年进行分时段比较,汛前径流明显衰减,汛后上游径流明显增加,中下游径流有一定减少,年均水资源减少1.72亿m3。选择受冰川融水和冻土释水影响较小的中下游区间来水分析,得到蒸发增加减少径流深38 mm。基于上中游分阶段径流比较认为,枯季径流的增加来自冻结层下水的稳定释水,春季径流的减少由季节性冻土释水疏干和陆面蒸发增加导致,夏秋季径流的增加主要是冰川融水和冻结层上水转化成冻结层下水减少沼泽消耗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冰川融水消失,冻结层上水进一步转化,伴随着源头沼泽的消失,冻结层下水的增加对蒸发增加引起的水资源衰减有所缓减。

期刊论文 2021-05-11 DOI: 10.13244/j.cnki.jiwhr.20200107

大通河位于祁连山区,开发利用程度低,实测径流基本为天然径流,1956—2000年平均径流量28.95亿m3。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雨-径流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以水文气象要素明显的分界点1997年进行分时段比较,汛前径流明显衰减,汛后上游径流明显增加,中下游径流有一定减少,年均水资源减少1.72亿m3。选择受冰川融水和冻土释水影响较小的中下游区间来水分析,得到蒸发增加减少径流深38 mm。基于上中游分阶段径流比较认为,枯季径流的增加来自冻结层下水的稳定释水,春季径流的减少由季节性冻土释水疏干和陆面蒸发增加导致,夏秋季径流的增加主要是冰川融水和冻结层上水转化成冻结层下水减少沼泽消耗所致。综合分析认为,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冰川融水消失,冻结层上水进一步转化,伴随着源头沼泽的消失,冻结层下水的增加对蒸发增加引起的水资源衰减有所缓减。

期刊论文 2021-05-11 DOI: 10.13244/j.cnki.jiwhr.20200107

为促进冻土水文实践与研究,对黑龙江省冻土水文专家的工作经历、主要科研成果和冻土水文研究思路进行梳理。基于水文水利计算基本理论,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测资料,黑龙江省水文工作者总结了冻土影响下的冻期与非冻期产流方式区别、融雪和融冻期降雨径流关系、冻土地区三水转换关系等问题,提出将实际蓄水量、蒸散发能力、入渗能力、土壤含水量消退系数、径流系数综合到一张图上进行分析。

期刊论文 2014-11-04 DOI: 10.13524/j.2095-008x.2014.03.08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6条  共6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