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5

针对青藏高原产流机制复杂,水循环关键要素响应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子流域尺度变动产流模式识别方法。基于MODIS(C6)卫星遥感产品和子流域主导产流模式划分结果,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iRainSnowHydro开展降雨-融雪径流模拟和水源分割。通过定量分析径流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降雨和径流在不同响应时间下的自相关性、偏自相关性以及互相关性,揭示了高原区水文响应过程的特征。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子流域的季节性主导产流模式,较准确地模拟天然径流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0.75以上。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基流)是流域主要的径流组分,春、夏季地表径流占比显著提高,地表径流和基流(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10天、10~80天。此方法为揭示流域水循环关键要素时空响应规律,提升寒区水文模拟精度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5-19

针对青藏高原产流机制复杂,水循环关键要素响应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子流域尺度变动产流模式识别方法。基于MODIS(C6)卫星遥感产品和子流域主导产流模式划分结果,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iRainSnowHydro开展降雨-融雪径流模拟和水源分割。通过定量分析径流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降雨和径流在不同响应时间下的自相关性、偏自相关性以及互相关性,揭示了高原区水文响应过程的特征。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子流域的季节性主导产流模式,较准确地模拟天然径流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0.75以上。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基流)是流域主要的径流组分,春、夏季地表径流占比显著提高,地表径流和基流(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10天、10~80天。此方法为揭示流域水循环关键要素时空响应规律,提升寒区水文模拟精度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5-19

针对青藏高原产流机制复杂,水循环关键要素响应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子流域尺度变动产流模式识别方法。基于MODIS(C6)卫星遥感产品和子流域主导产流模式划分结果,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iRainSnowHydro开展降雨-融雪径流模拟和水源分割。通过定量分析径流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降雨和径流在不同响应时间下的自相关性、偏自相关性以及互相关性,揭示了高原区水文响应过程的特征。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子流域的季节性主导产流模式,较准确地模拟天然径流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0.75以上。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基流)是流域主要的径流组分,春、夏季地表径流占比显著提高,地表径流和基流(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10天、10~80天。此方法为揭示流域水循环关键要素时空响应规律,提升寒区水文模拟精度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5-19

针对青藏高原产流机制复杂,水循环关键要素响应关系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子流域尺度变动产流模式识别方法。基于MODIS(C6)卫星遥感产品和子流域主导产流模式划分结果,运用分布式水文模型iRainSnowHydro开展降雨-融雪径流模拟和水源分割。通过定量分析径流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以及降雨和径流在不同响应时间下的自相关性、偏自相关性以及互相关性,揭示了高原区水文响应过程的特征。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识别不同子流域的季节性主导产流模式,较准确地模拟天然径流过程,纳什效率系数达0.75以上。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基流)是流域主要的径流组分,春、夏季地表径流占比显著提高,地表径流和基流(的消退时间分别为3~10天、10~80天。此方法为揭示流域水循环关键要素时空响应规律,提升寒区水文模拟精度提供依据。

期刊论文 2025-05-19

随着青藏高原气候向暖湿化发展,降雨对多年冻土路基水热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路基内的裂隙为雨水快速入渗提供了通道,但现有冻土路基水热研究中却极少考虑裂隙流。因此,基于传热传质耦合理论,通过调整水分边界引入降雨与蒸发,进而分析水分入渗对存在纵向裂缝的路基水热状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雨水通过裂隙渗入到路基内部,并在裂隙区形成含水率较大的区域,最大扰动范围0.6 m。降雨在增大土体含水率的同时,可使土体温度升高6~8℃。长时间、小降雨强度的模式对路基土体的升温更为显著。考虑裂隙扩展与雨水的相互作用将加速冻土退化,对于多年冻土区路基裂隙,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期刊论文 2025-04-24

随着青藏高原气候向暖湿化发展,降雨对多年冻土路基水热过程的影响更为显著。路基内的裂隙为雨水快速入渗提供了通道,但现有冻土路基水热研究中却极少考虑裂隙流。因此,基于传热传质耦合理论,通过调整水分边界引入降雨与蒸发,进而分析水分入渗对存在纵向裂缝的路基水热状况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雨水通过裂隙渗入到路基内部,并在裂隙区形成含水率较大的区域,最大扰动范围0.6 m。降雨在增大土体含水率的同时,可使土体温度升高6~8℃。长时间、小降雨强度的模式对路基土体的升温更为显著。考虑裂隙扩展与雨水的相互作用将加速冻土退化,对于多年冻土区路基裂隙,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期刊论文 2025-04-24

接地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之一,而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是衡量接地网性能重要指标。一方面,本文搭建了双层接地网模型,采用四极法测量了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电阻率,探究不同降雨类型、不同雨水渗透深度情况下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变化规律,仿真表明降雨可以降低接地电阻和跨步电压,但在最初会导致接触电压略微增加;另一方面,土壤冻融均是从表层土壤开始,文中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出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冻土温度与土壤电阻率的规律公式,并从冻土电阻率、冻结深度与解冻深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时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季节性冻土在冻结深度超过地网埋设深度后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研究结论可为电力系统接地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23

接地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之一,而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是衡量接地网性能重要指标。一方面,本文搭建了双层接地网模型,采用四极法测量了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电阻率,探究不同降雨类型、不同雨水渗透深度情况下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变化规律,仿真表明降雨可以降低接地电阻和跨步电压,但在最初会导致接触电压略微增加;另一方面,土壤冻融均是从表层土壤开始,文中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出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冻土温度与土壤电阻率的规律公式,并从冻土电阻率、冻结深度与解冻深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时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季节性冻土在冻结深度超过地网埋设深度后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研究结论可为电力系统接地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23

接地安全是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之一,而接地电阻、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是衡量接地网性能重要指标。一方面,本文搭建了双层接地网模型,采用四极法测量了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电阻率,探究不同降雨类型、不同雨水渗透深度情况下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变化规律,仿真表明降雨可以降低接地电阻和跨步电压,但在最初会导致接触电压略微增加;另一方面,土壤冻融均是从表层土壤开始,文中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出一定含水量条件下冻土温度与土壤电阻率的规律公式,并从冻土电阻率、冻结深度与解冻深度等不同角度,分析了土壤冻结融化时接地电阻,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季节性冻土在冻结深度超过地网埋设深度后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研究结论可为电力系统接地网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论文 2025-04-23

由降雨引起的侵蚀产沙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区尤为严重。青藏高原风火山流域是典型的多年冻土退化区,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引起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对降雨强度、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与径流量、泥沙量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与径流量呈现正相关关系,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径流量增大;土地利用类型与泥沙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裸地产沙较多,草地产沙量极少,可见草地起着重要的固沙作用;坡面开始产流的时间与土地利用类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裸地的开始产流时间明显早于草地,可见草地具有减小土壤侵蚀的能力。因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项目,可以有效地防治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区的土壤侵蚀。

期刊论文 2025-04-14 DOI: 10.19645/j.issn2095-0144.2024.12.003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15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