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31

为提升寒区露天矿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依托某寒区露天矿高陡边坡工程,在30次冻融循环试验(温度范围为-30~20℃)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裂隙倾角(0、25、50、75°)边坡潜滑区岩体的单轴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同步声发射监测试验,从宏/细观尺度探究边坡岩体在冻-动(冻融循环与循环加卸载)联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特性与力学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裂隙岩体裂纹起裂、扩展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裂隙倾角增大,裂隙岩体冻融损伤作用逐渐降低,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线性趋势增长,疲劳抗性的最大变形为0.558 3%(75°);相较于普通单轴加载,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裂隙岩体抗压强度最大降低5.6 MPa;不同岩样费利西蒂比(Felicity比)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而减小,在最终破坏阶段均低于0.7;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累计耗散能的增幅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但倾角超过25°时,张拉和混合破坏有向剪切破坏转变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5-06-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5.04.0838

为提升寒区露天矿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依托某寒区露天矿高陡边坡工程,在30次冻融循环试验(温度范围为-30~20℃)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裂隙倾角(0、25、50、75°)边坡潜滑区岩体的单轴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同步声发射监测试验,从宏/细观尺度探究边坡岩体在冻-动(冻融循环与循环加卸载)联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特性与力学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裂隙岩体裂纹起裂、扩展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裂隙倾角增大,裂隙岩体冻融损伤作用逐渐降低,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线性趋势增长,疲劳抗性的最大变形为0.558 3%(75°);相较于普通单轴加载,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裂隙岩体抗压强度最大降低5.6 MPa;不同岩样费利西蒂比(Felicity比)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而减小,在最终破坏阶段均低于0.7;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累计耗散能的增幅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但倾角超过25°时,张拉和混合破坏有向剪切破坏转变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5-06-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5.04.0838

为提升寒区露天矿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依托某寒区露天矿高陡边坡工程,在30次冻融循环试验(温度范围为-30~20℃)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裂隙倾角(0、25、50、75°)边坡潜滑区岩体的单轴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同步声发射监测试验,从宏/细观尺度探究边坡岩体在冻-动(冻融循环与循环加卸载)联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特性与力学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裂隙岩体裂纹起裂、扩展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裂隙倾角增大,裂隙岩体冻融损伤作用逐渐降低,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线性趋势增长,疲劳抗性的最大变形为0.558 3%(75°);相较于普通单轴加载,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裂隙岩体抗压强度最大降低5.6 MPa;不同岩样费利西蒂比(Felicity比)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而减小,在最终破坏阶段均低于0.7;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累计耗散能的增幅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但倾角超过25°时,张拉和混合破坏有向剪切破坏转变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5-06-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5.04.0838

为提升寒区露天矿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依托某寒区露天矿高陡边坡工程,在30次冻融循环试验(温度范围为-30~20℃)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裂隙倾角(0、25、50、75°)边坡潜滑区岩体的单轴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同步声发射监测试验,从宏/细观尺度探究边坡岩体在冻-动(冻融循环与循环加卸载)联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特性与力学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裂隙岩体裂纹起裂、扩展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裂隙倾角增大,裂隙岩体冻融损伤作用逐渐降低,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线性趋势增长,疲劳抗性的最大变形为0.558 3%(75°);相较于普通单轴加载,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裂隙岩体抗压强度最大降低5.6 MPa;不同岩样费利西蒂比(Felicity比)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而减小,在最终破坏阶段均低于0.7;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累计耗散能的增幅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但倾角超过25°时,张拉和混合破坏有向剪切破坏转变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5-06-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5.04.0838

为提升寒区露天矿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控能力,依托某寒区露天矿高陡边坡工程,在30次冻融循环试验(温度范围为-30~20℃)的基础上,开展不同裂隙倾角(0、25、50、75°)边坡潜滑区岩体的单轴变上限循环加卸载试验及同步声发射监测试验,从宏/细观尺度探究边坡岩体在冻-动(冻融循环与循环加卸载)联合作用下的损伤劣化特性与力学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裂隙岩体裂纹起裂、扩展以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随裂隙倾角增大,裂隙岩体冻融损伤作用逐渐降低,但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呈线性趋势增长,疲劳抗性的最大变形为0.558 3%(75°);相较于普通单轴加载,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裂隙岩体抗压强度最大降低5.6 MPa;不同岩样费利西蒂比(Felicity比)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而减小,在最终破坏阶段均低于0.7;随加载循环等级增加,累计耗散能的增幅随倾角增大而减小;岩样以张拉破坏为主,但倾角超过25°时,张拉和混合破坏有向剪切破坏转变的趋势。

期刊论文 2025-06-04 DOI: 10.16265/j.cnki.issn1003-3033.2025.04.0838

中国处于常年冻土或季节性冻土的露天矿数量多,分布广。梳理了当前冻土爆破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了露天矿冻土爆破问题的难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露天矿冻土爆破应着力于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冻土本构模型,解决模型难以建立、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2)研究冻土爆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优化爆破效果;(3)开展冻土爆破材料和抗水、抗冻性能炸药研究,解决冻土爆破炸药感度较低问题;(4)从台阶爆破的设计和管理角度预防大块率超标,优化冻土爆破工艺,确保露天矿台阶冻土爆破的安全高效生产。

期刊论文 2024-11-21

中国处于常年冻土或季节性冻土的露天矿数量多,分布广。梳理了当前冻土爆破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了露天矿冻土爆破问题的难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露天矿冻土爆破应着力于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冻土本构模型,解决模型难以建立、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2)研究冻土爆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优化爆破效果;(3)开展冻土爆破材料和抗水、抗冻性能炸药研究,解决冻土爆破炸药感度较低问题;(4)从台阶爆破的设计和管理角度预防大块率超标,优化冻土爆破工艺,确保露天矿台阶冻土爆破的安全高效生产。

期刊论文 2024-11-21

中国处于常年冻土或季节性冻土的露天矿数量多,分布广。梳理了当前冻土爆破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了露天矿冻土爆破问题的难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露天矿冻土爆破应着力于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冻土本构模型,解决模型难以建立、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2)研究冻土爆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优化爆破效果;(3)开展冻土爆破材料和抗水、抗冻性能炸药研究,解决冻土爆破炸药感度较低问题;(4)从台阶爆破的设计和管理角度预防大块率超标,优化冻土爆破工艺,确保露天矿台阶冻土爆破的安全高效生产。

期刊论文 2024-11-21

中国处于常年冻土或季节性冻土的露天矿数量多,分布广。梳理了当前冻土爆破的特点及问题,分析了露天矿冻土爆破问题的难点,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露天矿冻土爆破应着力于解决以下问题:(1)建立冻土本构模型,解决模型难以建立、试验结果不准确的问题;(2)研究冻土爆破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优化爆破效果;(3)开展冻土爆破材料和抗水、抗冻性能炸药研究,解决冻土爆破炸药感度较低问题;(4)从台阶爆破的设计和管理角度预防大块率超标,优化冻土爆破工艺,确保露天矿台阶冻土爆破的安全高效生产。

期刊论文 2024-11-21

为研究地下采矿作业、冻土融化对高海拔地区露天矿边坡变形的影响,以某铁矿为研究对象,采用边坡合成孔径雷达对该铁矿采场东侧边坡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在线监测,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分析该铁矿边坡变形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采矿作业期间,与采空区贯通的边坡表面受采矿作业影响的面积及变形量均较大,但监测曲线无明显的持续加速变形特征;与地下采矿作业相比,冻土融化对边坡表面变形的影响较小,其变形在受影响阶段内呈现出较为平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企业提高露天矿在线边坡监测预警预报准确性及加强边坡稳定性控制等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9-19
  • 首页
  • 1
  • 2
  • 3
  • 4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31条,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