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列表中检索

共检索到 4

利用多源实况和预报资料,对2021年11月5—8日我国寒潮带来的极端雨雪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雨雪累计量和强度在北方初冬均属罕见,过程持续时间长,积雪深度厚,多地降水量和积雪深度突破11月历史极值。极端强降水由异常偏强的大气斜压环境下的高空辐散、中层辐合抬升和低层近地面锋生耦合形成的持续深厚的上升运动,低空偏南急流叠加西太平洋热带扰动北侧偏东急流输送异常强盛的水汽,局部大气不稳定对流及地面气旋移动缓慢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过程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明显大于其他雨雪过程。强降水中心的形成有区域差异,华北地区南部和黄淮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的强降水中心产生主要原因是大尺度动力抬升、丰沛水汽输送和不稳定对流,而内蒙古东南部强降水中心主要由大尺度降水环流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造成。数值模式对极端降水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降水成因和极值预报分析对类似极端过程预报有参考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9-04

利用多源实况和预报资料,对2021年11月5—8日我国寒潮带来的极端雨雪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雨雪累计量和强度在北方初冬均属罕见,过程持续时间长,积雪深度厚,多地降水量和积雪深度突破11月历史极值。极端强降水由异常偏强的大气斜压环境下的高空辐散、中层辐合抬升和低层近地面锋生耦合形成的持续深厚的上升运动,低空偏南急流叠加西太平洋热带扰动北侧偏东急流输送异常强盛的水汽,局部大气不稳定对流及地面气旋移动缓慢等多个因素共同造成,过程动力和水汽条件均明显大于其他雨雪过程。强降水中心的形成有区域差异,华北地区南部和黄淮地区北部、东北地区南部的强降水中心产生主要原因是大尺度动力抬升、丰沛水汽输送和不稳定对流,而内蒙古东南部强降水中心主要由大尺度降水环流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造成。数值模式对极端降水预报有较好的预报能力,但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降水成因和极值预报分析对类似极端过程预报有参考意义。

期刊论文 2024-09-04

定量降水预报(QPF)是中央气象台最传统且最核心的天气预报业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降水预报精细化程度需求越来越高,提升降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成为中央气象台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中央气象台制作和发布空间分辨率5 km,未来3天逐1 h时间间隔、未来10天逐3 h时间间隔的网格化定量降水预报产品,并发布雨、雨夹雪、冻雨和雪降水相态及新增积雪深度的精细化预报产品。本文围绕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这一关键环节,回顾了中央气象台在数值模式精细化降水预报、时空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降水相态和新增积雪精细化预报技术以及精细化检验评估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并思考目前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以期为中央气象台和全国精细化QPF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论文 2021-07-23

定量降水预报(QPF)是中央气象台最传统且最核心的天气预报业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降水预报精细化程度需求越来越高,提升降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成为中央气象台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目前中央气象台制作和发布空间分辨率5 km,未来3天逐1 h时间间隔、未来10天逐3 h时间间隔的网格化定量降水预报产品,并发布雨、雨夹雪、冻雨和雪降水相态及新增积雪深度的精细化预报产品。本文围绕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这一关键环节,回顾了中央气象台在数值模式精细化降水预报、时空精细化降水预报技术、降水相态和新增积雪精细化预报技术以及精细化检验评估技术等方面的进展,并思考目前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以期为中央气象台和全国精细化QPF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论文 2021-07-23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4条  共4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