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融雪性洪水发生机理,选取积雪深度、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水系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6个关键因子,结合历史灾情数据,应用信息量模型对春季融雪洪水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额尔齐斯河流域春季融雪洪水多发生在海拔1 500 m以下山前平原和河流附近的草地、耕地和居民用地区域;(2)积雪深度和水系距离是影响春季融雪洪水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积雪深度在40~50 cm、水系距离在1~2 km的区域洪水发生风险显著(;3)5组随机实验模型平均AUC值为0.86,验证了基于选定的6个关键指标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评价额尔齐斯河流域春季融雪洪水危险性的有效性。
基于融雪性洪水发生机理,选取积雪深度、高程、地势起伏度、坡度、水系距离和土地利用类型6个关键因子,结合历史灾情数据,应用信息量模型对春季融雪洪水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额尔齐斯河流域春季融雪洪水多发生在海拔1 500 m以下山前平原和河流附近的草地、耕地和居民用地区域;(2)积雪深度和水系距离是影响春季融雪洪水危险性的重要因素。积雪深度在40~50 cm、水系距离在1~2 km的区域洪水发生风险显著(;3)5组随机实验模型平均AUC值为0.86,验证了基于选定的6个关键指标因子,应用信息量模型评价额尔齐斯河流域春季融雪洪水危险性的有效性。
额尔齐斯河流域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流域内水文气象站点较少,基础资料匮乏,而融雪洪水在该流域的汛期及水资源管理上有着较大影响。本研究通过应用降水和气温的再分析产品及AVHRR积雪数据,利用K-means聚类法进行不同径流时期特点的划分,并在不同时期构建相应SRM+LSTM模型,并使用2009年数据及2023年实地观测的径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再分析产品CMFD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并能根据降水、温度、积雪及径流间的关系得到不同径流划分时期,即12月11日—次年4月10日为积雪退水期、4月11日—8月10日为融雪降水产流期、8月11日为降水产流期。SRM模型模拟效果较差,大部分径流纳什效率系数(NSE)<0;而SRM+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流域的不同时期的径流,决定系数R2均能达到0.5以上,纳什效率系数也能达到0.5以上,证明SRM+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该地区,精度较高。
额尔齐斯河流域受地理条件的影响,流域内水文气象站点较少,基础资料匮乏,而融雪洪水在该流域的汛期及水资源管理上有着较大影响。本研究通过应用降水和气温的再分析产品及AVHRR积雪数据,利用K-means聚类法进行不同径流时期特点的划分,并在不同时期构建相应SRM+LSTM模型,并使用2009年数据及2023年实地观测的径流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再分析产品CMFD能够较好地应用于额尔齐斯河流域,并能根据降水、温度、积雪及径流间的关系得到不同径流划分时期,即12月11日—次年4月10日为积雪退水期、4月11日—8月10日为融雪降水产流期、8月11日为降水产流期。SRM模型模拟效果较差,大部分径流纳什效率系数(NSE)<0;而SRM+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该流域的不同时期的径流,决定系数R2均能达到0.5以上,纳什效率系数也能达到0.5以上,证明SRM+LSTM模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该地区,精度较高。
随着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重建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作为贯穿亚欧大陆和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多国的国际水运通道,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在受到相关各国关注的同时,其国际战略价值愈发显现。在剖析“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分析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各国合作基础及其对“陆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额尔齐斯河—鄂毕河的水文特征、航运条件,以及航运重建面临的挑战,提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支撑“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路径。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具有优越的航运区位、良好的航运条件及一定的运输承载力,在经济、政治方面均能够对“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起到重点支撑作用;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作为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陆海交通网络的重点河流,利益相关方亟需重建两河航道,强化河流沿线国家协作,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应协同”为理念的联合开发机构。
随着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重建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迎来重大历史机遇。作为贯穿亚欧大陆和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多国的国际水运通道,额尔齐斯河—鄂毕河航道在受到相关各国关注的同时,其国际战略价值愈发显现。在剖析“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分析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流域各国合作基础及其对“陆冰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额尔齐斯河—鄂毕河的水文特征、航运条件,以及航运重建面临的挑战,提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支撑“陆冰丝绸之路”建设的可行路径。结果显示: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具有优越的航运区位、良好的航运条件及一定的运输承载力,在经济、政治方面均能够对“陆冰丝绸之路”建设起到重点支撑作用;额尔齐斯河—鄂毕河作为连接“陆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陆海交通网络的重点河流,利益相关方亟需重建两河航道,强化河流沿线国家协作,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社会、经济、生态三效应协同”为理念的联合开发机构。
在我国西北高寒山区,冰冻圈环境导致土壤侵蚀过程更为复杂。因此,以新疆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流域为例,构建模型模拟典型流域降雨、融雪和土地利用变化(LUCC)综合影响下的土壤侵蚀过程,并揭示复合因素影响下土壤侵蚀的放大作用。为此采用InVEST模型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模拟,并建立了3种情景用于复合影响的分析,分别为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降雨和融雪变化以及降雨、融雪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0年,2005—2015年3种情景土地利用分别发生1.67%,2.02%和4.19%的变化,使整个流域土壤侵蚀量比单一降雨侵蚀分别增加3.49%,3.02%和3.31%。(2)尽管2000—2015年降雪量仅占年降水量的30.49%,23.10%,38.46%和35.26%,但是融雪的出现致使流域土壤侵蚀量分别增加249.00%,88.00%,843.00%和566.00%,年平均侵蚀量增加了2 008.03万t,降雨和融雪情景下侵蚀量是单一降雨侵蚀量的4.2倍。(3)在融雪的背景下进一步考虑土地利用影响,2000...
在我国西北高寒山区,冰冻圈环境导致土壤侵蚀过程更为复杂。因此,以新疆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流域为例,构建模型模拟典型流域降雨、融雪和土地利用变化(LUCC)综合影响下的土壤侵蚀过程,并揭示复合因素影响下土壤侵蚀的放大作用。为此采用InVEST模型分别对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模拟,并建立了3种情景用于复合影响的分析,分别为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降雨和融雪变化以及降雨、融雪和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复合影响。结果表明:(1)相较于2000年,2005—2015年3种情景土地利用分别发生1.67%,2.02%和4.19%的变化,使整个流域土壤侵蚀量比单一降雨侵蚀分别增加3.49%,3.02%和3.31%。(2)尽管2000—2015年降雪量仅占年降水量的30.49%,23.10%,38.46%和35.26%,但是融雪的出现致使流域土壤侵蚀量分别增加249.00%,88.00%,843.00%和566.00%,年平均侵蚀量增加了2 008.03万t,降雨和融雪情景下侵蚀量是单一降雨侵蚀量的4.2倍。(3)在融雪的背景下进一步考虑土地利用影响,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