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7国道的浅槽风力加速堤为研究对象,对其断面构成因子、风速流场、积雪情况等进行了为期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气流流经浅槽风力加速堤断面时,在加速堤迎风坡脚、浅槽背风弧面、浅槽最深处、迎风路基坡脚和背风路基坡脚5个部位形成减速区域,导致雪粒堆积;而在加速堤迎风坡上部、顶部、浅槽迎风弧面、迎风路肩4个部位形成增速区域,引起雪粒沉积。通过对浅槽风力加速堤的五个主要参数背风弦长(L1)、迎风弦长(L2)、浅槽深(H)、弦深比(L/H)、背风/迎风弦长比(L1/L2)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路面是否积雪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为浅槽风力加速堤的背风/迎风弦长比(L1/L2)。同时,研究发现浅槽风力加速堤的槽内是否积雪与浅槽风力加速堤的弦深比无关。路面积雪程度受断面参数的影响表现出不同,在实践中可通过计算相关参数判断浅槽风力加速堤所处路段是否发生积雪。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207国道的浅槽风力加速堤为研究对象,对其断面构成因子、风速流场、积雪情况等进行了为期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气流流经浅槽风力加速堤断面时,在加速堤迎风坡脚、浅槽背风弧面、浅槽最深处、迎风路基坡脚和背风路基坡脚5个部位形成减速区域,导致雪粒堆积;而在加速堤迎风坡上部、顶部、浅槽迎风弧面、迎风路肩4个部位形成增速区域,引起雪粒沉积。通过对浅槽风力加速堤的五个主要参数背风弦长(L1)、迎风弦长(L2)、浅槽深(H)、弦深比(L/H)、背风/迎风弦长比(L1/L2)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路面是否积雪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为浅槽风力加速堤的背风/迎风弦长比(L1/L2)。同时,研究发现浅槽风力加速堤的槽内是否积雪与浅槽风力加速堤的弦深比无关。路面积雪程度受断面参数的影响表现出不同,在实践中可通过计算相关参数判断浅槽风力加速堤所处路段是否发生积雪。
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近20年(2000年—2020年)气象要素为基础,研究冬季呼伦贝尔市降雪、气温、风力、日照、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并初步评估这些气候资源在寒地冰雪开发中的应用影响。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具有冬季积雪多、积雪期长、气温低、风力小等特点。呼伦贝尔市寒地冰雪气候资源丰富,可以打造中国冬季旅游新高地,建设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
文章以呼伦贝尔市近20年(2000年—2020年)气象要素为基础,研究冬季呼伦贝尔市降雪、气温、风力、日照、相对湿度和能见度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和地域分布特征,并初步评估这些气候资源在寒地冰雪开发中的应用影响。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具有冬季积雪多、积雪期长、气温低、风力小等特点。呼伦贝尔市寒地冰雪气候资源丰富,可以打造中国冬季旅游新高地,建设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
中国北方土壤风蚀区包括多种土地利用、土壤和植被类型,现有耕地风蚀模型不能满足需要。本项目在前人和项目组预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及其理化特性、植被特征、DEM地形图等空间数据库,确定典型观测区、样品采集区和实验模拟条件;野外测量典型观测区的裸露、有不同特征植被、不同耕作措施耕地、不同大小和密度的砾石覆盖、中小尺度地形等情形下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根据模拟实验和野外观测数据,计算典型土壤类型裸土和结皮条件下的临界摩阻风速和剪应力,不同粗糙元条件下的临界摩阻风速和剪应力,以及粗糙元及其之间裸土表面的剪应力分离;研究土壤抗蚀性与表土机械组分和水分、碳酸钙和有机质含量、表土容重、植物根系等之间的定量关系。依据风蚀动力学原理,分别对地表粗糙干扰因子、风力侵蚀因子、土壤抗蚀性因子进行归并,并将其参数化,为未来构建具备风蚀动力学理论基础和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土壤风蚀模型奠定理论基础。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