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火山小流域生长季实际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为472.1±42.9 mm,实际蒸散发的气象影响因子排序为:净辐射(敏感系数SRn=1.22,相关系数R=0.93)>气温(STa=0.33,R=0.84)>相对湿度(■,R=0.46)>风速(SU=-0.25,R=-0.27),坡面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植被覆盖度以及海拔高度正相关;(2)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稳定入渗率,初始融化期、完全融化期和初始冻结期,坡顶(1.07 mm/min、0.63 mm/min、0.88 mm/min)>坡中(0.29 mm/min、0.45 mm/min、0.21 mm/min)>坡底(0.11 mm/m...

期刊论文 2022-04-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5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火山小流域生长季实际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为472.1±42.9 mm,实际蒸散发的气象影响因子排序为:净辐射(敏感系数SRn=1.22,相关系数R=0.93)>气温(STa=0.33,R=0.84)>相对湿度(■,R=0.46)>风速(SU=-0.25,R=-0.27),坡面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植被覆盖度以及海拔高度正相关;(2)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稳定入渗率,初始融化期、完全融化期和初始冻结期,坡顶(1.07 mm/min、0.63 mm/min、0.88 mm/min)>坡中(0.29 mm/min、0.45 mm/min、0.21 mm/min)>坡底(0.11 mm/m...

期刊论文 2022-04-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5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火山小流域生长季实际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为472.1±42.9 mm,实际蒸散发的气象影响因子排序为:净辐射(敏感系数SRn=1.22,相关系数R=0.93)>气温(STa=0.33,R=0.84)>相对湿度(■,R=0.46)>风速(SU=-0.25,R=-0.27),坡面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植被覆盖度以及海拔高度正相关;(2)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稳定入渗率,初始融化期、完全融化期和初始冻结期,坡顶(1.07 mm/min、0.63 mm/min、0.88 mm/min)>坡中(0.29 mm/min、0.45 mm/min、0.21 mm/min)>坡底(0.11 mm/m...

期刊论文 2022-04-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5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火山小流域生长季实际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为472.1±42.9 mm,实际蒸散发的气象影响因子排序为:净辐射(敏感系数SRn=1.22,相关系数R=0.93)>气温(STa=0.33,R=0.84)>相对湿度(■,R=0.46)>风速(SU=-0.25,R=-0.27),坡面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植被覆盖度以及海拔高度正相关;(2)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稳定入渗率,初始融化期、完全融化期和初始冻结期,坡顶(1.07 mm/min、0.63 mm/min、0.88 mm/min)>坡中(0.29 mm/min、0.45 mm/min、0.21 mm/min)>坡底(0.11 mm/m...

期刊论文 2022-04-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5

为从整体上认识多年冻土流域水循环过程基本规律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响应,以长江源区风火山小流域为例,基于2016—2019年的水文气象要素的野外观测与计算,分析了坡面尺度上水分入渗、蒸散发、活动层内部水热条件以及冻结层上地下水等关键水循环过程的变化特征及其对下垫面条件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风火山小流域生长季实际蒸散发的多年平均值为472.1±42.9 mm,实际蒸散发的气象影响因子排序为:净辐射(敏感系数SRn=1.22,相关系数R=0.93)>气温(STa=0.33,R=0.84)>相对湿度(■,R=0.46)>风速(SU=-0.25,R=-0.27),坡面尺度上实际蒸散发与植被覆盖度以及海拔高度正相关;(2)初始和稳定入渗速率均随坡位的升高而增大,对于稳定入渗率,初始融化期、完全融化期和初始冻结期,坡顶(1.07 mm/min、0.63 mm/min、0.88 mm/min)>坡中(0.29 mm/min、0.45 mm/min、0.21 mm/min)>坡底(0.11 mm/m...

期刊论文 2022-04-21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22.03.005

以风火山流域某阴坡坡顶、坡底和阳坡坡底活动层土壤水热及气象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融化阶段,除表层5cm外,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开始融化日期均比坡顶早,比阳坡坡底晚;阴坡坡脚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坡顶和阳坡坡底。在冻结阶段,开始冻结日期在阴坡坡底均比坡顶早,但比阳坡坡底晚;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坡顶相应土层的含水量,在20cm、100cm、160cm深处高于阳坡相应土层的含水量,但在5cm、50cm深处,稳定冻结后两者的含水量差异较小。在整个冻融过程中,阴坡坡底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弱于坡顶及阳坡坡底,但其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于坡顶及阳坡坡底。植被生长发育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形条件下水热时空变化差异将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上坡位植被可能因为水分胁迫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而下坡位由于受侧向流的影响,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烈,植被不会发生显著退化;在不同坡向之间,同一坡位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可能大于阴坡。

期刊论文 2019-12-09

以风火山流域某阴坡坡顶、坡底和阳坡坡底活动层土壤水热及气象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水热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融化阶段,除表层5cm外,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开始融化日期均比坡顶早,比阳坡坡底晚;阴坡坡脚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坡顶和阳坡坡底。在冻结阶段,开始冻结日期在阴坡坡底均比坡顶早,但比阳坡坡底晚;阴坡坡底各深度土壤含水量均高于坡顶相应土层的含水量,在20cm、100cm、160cm深处高于阳坡相应土层的含水量,但在5cm、50cm深处,稳定冻结后两者的含水量差异较小。在整个冻融过程中,阴坡坡底土壤温度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弱于坡顶及阳坡坡底,但其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于坡顶及阳坡坡底。植被生长发育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制约,不同地形条件下水热时空变化差异将影响植被空间分布特征。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上坡位植被可能因为水分胁迫而退化,出现荒漠化现象,而下坡位由于受侧向流的影响,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强烈,植被不会发生显著退化;在不同坡向之间,同一坡位阳坡植被退化程度可能大于阴坡。

期刊论文 2019-12-09

由于多年冻土区流域土壤冻融过程对水循环影响的复杂性,水循环物理过程观测存在困难和不足,而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因此,基于2009年长江源风火山流域夏季定点降水和河水δD和δ18O,对研究区降水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降水δD和δ18O受到降水量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即受海洋性和大陆局地气团的交替影响。河水氢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与壤中流、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季节差异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差异有关。随着地温升高和土壤冻融锋面的迁移,河水补给来源和同位素特征发生改变,表明土壤冻融变化对多年冻土流域径流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蒸发分馏作用是研究区河水同位素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2012-08-2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2.05.017

由于多年冻土区流域土壤冻融过程对水循环影响的复杂性,水循环物理过程观测存在困难和不足,而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因此,基于2009年长江源风火山流域夏季定点降水和河水δD和δ18O,对研究区降水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降水δD和δ18O受到降水量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即受海洋性和大陆局地气团的交替影响。河水氢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与壤中流、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季节差异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差异有关。随着地温升高和土壤冻融锋面的迁移,河水补给来源和同位素特征发生改变,表明土壤冻融变化对多年冻土流域径流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蒸发分馏作用是研究区河水同位素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2012-08-2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2.05.017

由于多年冻土区流域土壤冻融过程对水循环影响的复杂性,水循环物理过程观测存在困难和不足,而利用稳定同位素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该问题。因此,基于2009年长江源风火山流域夏季定点降水和河水δD和δ18O,对研究区降水河水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夏季降水δD和δ18O受到降水量和温度的双重影响,即受海洋性和大陆局地气团的交替影响。河水氢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与壤中流、地下水补给河流的季节差异和植被覆盖的空间差异有关。随着地温升高和土壤冻融锋面的迁移,河水补给来源和同位素特征发生改变,表明土壤冻融变化对多年冻土流域径流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蒸发分馏作用是研究区河水同位素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2012-08-24 DOI: 10.14042/j.cnki.32.1309.2012.05.017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4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