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6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雪被这一重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探究还不足。基于十年(2013—2023)的积雪控制实验,通过在冬季人工增减地表雪被厚度,包括除雪、自然雪被厚度、2倍、3倍及4倍自然雪被厚度五个处理,研究了十年的雪被厚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雪被厚度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在除雪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对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群落性状均值(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株高)影响均较小。除地上生产力外,雪被厚度对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雪被厚度的增加,地下生产力、总碳、总氮、总磷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持水力呈现降低趋势,群落盖度在自然及3倍自然雪被厚度处理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雪被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对功能多样性和土壤pH分别有直接的负和正效应,但本研究未发现雪被...

期刊论文 2025-04-29 DOI: 10.20103/j.stxb.202411262897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雪被这一重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探究还不足。基于十年(2013—2023)的积雪控制实验,通过在冬季人工增减地表雪被厚度,包括除雪、自然雪被厚度、2倍、3倍及4倍自然雪被厚度五个处理,研究了十年的雪被厚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雪被厚度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在除雪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对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群落性状均值(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株高)影响均较小。除地上生产力外,雪被厚度对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雪被厚度的增加,地下生产力、总碳、总氮、总磷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持水力呈现降低趋势,群落盖度在自然及3倍自然雪被厚度处理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雪被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对功能多样性和土壤pH分别有直接的负和正效应,但本研究未发现雪被...

期刊论文 2025-04-29 DOI: 10.20103/j.stxb.202411262897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严重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雪被这一重要环境因子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探究还不足。基于十年(2013—2023)的积雪控制实验,通过在冬季人工增减地表雪被厚度,包括除雪、自然雪被厚度、2倍、3倍及4倍自然雪被厚度五个处理,研究了十年的雪被厚度变化对川西北高寒草甸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雪被厚度显著改变了群落物种丰富度,表现为在除雪条件下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但对Simpson指数、均匀度指数、功能多样性以及不同的群落性状均值(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及株高)影响均较小。除地上生产力外,雪被厚度对多种植被、土壤功能及其多功能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随雪被厚度的增加,地下生产力、总碳、总氮、总磷以及多功能性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土壤持水力呈现降低趋势,群落盖度在自然及3倍自然雪被厚度处理下较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维度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对不同功能的影响均较小。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雪被厚度的增加直接提高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并对功能多样性和土壤pH分别有直接的负和正效应,但本研究未发现雪被...

期刊论文 2025-04-29 DOI: 10.20103/j.stxb.202411262897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北麓河流域未退化和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实际,探讨了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查明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和退化草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退化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浅根系的莎草科植物向深根系的杂草类植物转变;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在中度退化阶段显著增加,但在严重退化阶段显著降低;3)退化后,土壤容重、pH和总磷显著增加,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总氮和有机碳呈降低趋势;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粉粒、水分和pH负相关,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对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分别为57.8%、27.3%和9.9%。因此,长...

期刊论文 2024-09-09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4.07.007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威胁着全球生态和环境安全,充分认识退化过程和机理是开展和实现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以往大部分高寒草甸退化相关研究缺乏长期的观测资料,难以合理分析退化的形成过程和机理。以具有长期观测资料的长江源多年冻土区北麓河流域未退化和退化高寒草甸为对象,根据研究区实际,探讨了草地退化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查明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退化机理和退化草地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退化使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显著降低,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由浅根系的莎草科植物向深根系的杂草类植物转变;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呈单峰变化趋势,即在中度退化阶段显著增加,但在严重退化阶段显著降低;3)退化后,土壤容重、pH和总磷显著增加,但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总氮和有机碳呈降低趋势;4)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群落生物量与土壤有机碳、总氮、硝态氮、铵态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呈正相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与粉粒、水分和pH负相关,速效氮、速效磷、土壤水分对植被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解释率分别为57.8%、27.3%和9.9%。因此,长...

期刊论文 2024-09-09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24.07.007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融化导致的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影响着植物的根系觅食行为.选取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以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气候变暖,开展增温试验(2012-2019年).监测和收集2019年生长季(5-9月)地上20 c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AT)和地下5 cm深度处的土壤湿度(SM)数据,测定并计算得到2019年枯黄期两种草甸表层(0-10 cm)土壤根系形态塑性指标:衡量觅食尺度的总根长(TRL)、根直径(RD)、根表面积(RSA)、根体积(RV)、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和表征觅食精度的根系生物量(RB),根系生理塑性指标:碳含量(RCC)、氮含量(RN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RNSCs)、可溶性糖含量(RSSC)、淀粉含量(RSC)和可溶性糖比淀粉(RSSC/RSC),以了解多年冻土存在时,青藏高原两种典型高寒草甸根系觅食策略对...

期刊论文 2024-07-29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6025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融化导致的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影响着植物的根系觅食行为.选取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以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气候变暖,开展增温试验(2012-2019年).监测和收集2019年生长季(5-9月)地上20 c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AT)和地下5 cm深度处的土壤湿度(SM)数据,测定并计算得到2019年枯黄期两种草甸表层(0-10 cm)土壤根系形态塑性指标:衡量觅食尺度的总根长(TRL)、根直径(RD)、根表面积(RSA)、根体积(RV)、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和表征觅食精度的根系生物量(RB),根系生理塑性指标:碳含量(RCC)、氮含量(RN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RNSCs)、可溶性糖含量(RSSC)、淀粉含量(RSC)和可溶性糖比淀粉(RSSC/RSC),以了解多年冻土存在时,青藏高原两种典型高寒草甸根系觅食策略对...

期刊论文 2024-07-29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6025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融化导致的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影响着植物的根系觅食行为.选取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以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气候变暖,开展增温试验(2012-2019年).监测和收集2019年生长季(5-9月)地上20 c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AT)和地下5 cm深度处的土壤湿度(SM)数据,测定并计算得到2019年枯黄期两种草甸表层(0-10 cm)土壤根系形态塑性指标:衡量觅食尺度的总根长(TRL)、根直径(RD)、根表面积(RSA)、根体积(RV)、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和表征觅食精度的根系生物量(RB),根系生理塑性指标:碳含量(RCC)、氮含量(RN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RNSCs)、可溶性糖含量(RSSC)、淀粉含量(RSC)和可溶性糖比淀粉(RSSC/RSC),以了解多年冻土存在时,青藏高原两种典型高寒草甸根系觅食策略对...

期刊论文 2024-07-29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6025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年冻土融化导致的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变影响着植物的根系觅食行为.选取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的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域,以多年冻土广泛分布的风火山地区高寒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气候变暖,开展增温试验(2012-2019年).监测和收集2019年生长季(5-9月)地上20 c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AT)和地下5 cm深度处的土壤湿度(SM)数据,测定并计算得到2019年枯黄期两种草甸表层(0-10 cm)土壤根系形态塑性指标:衡量觅食尺度的总根长(TRL)、根直径(RD)、根表面积(RSA)、根体积(RV)、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和表征觅食精度的根系生物量(RB),根系生理塑性指标:碳含量(RCC)、氮含量(RNC)、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RNSCs)、可溶性糖含量(RSSC)、淀粉含量(RSC)和可溶性糖比淀粉(RSSC/RSC),以了解多年冻土存在时,青藏高原两种典型高寒草甸根系觅食策略对...

期刊论文 2024-07-29 DOI: 10.19675/j.cnki.1006-687x.2023.06025

积雪增加引起土壤水热变化,进而可能改变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磷循环过程。本研究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积雪栅栏诱导方式模拟积雪增加,分析测试了对照和积雪增加处理下土壤表层的水热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和磷酸酶活性、土壤磷的有效性和组分特征。结果表明:1)积雪增加提高了生长季(5-9月)浅层(0~10 cm)土壤温度和湿度;2)积雪增加在0~10 cm、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全磷、有效磷、Al-P含量,降低了有机磷和Ca2-P含量,Ca8-P含量在0~10 cm土层降低,在10~20 cm土层增加;3)冗余分析表明,影响土壤磷形态的关键因子为土壤全氮、有机质和土壤水热状态。积雪增加通过改变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水热状态等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磷酸酶活性,提高土壤有机磷矿化速率,促进Ca8-P和Al-P等缓效磷源释放更多的磷,提高土壤磷有效性。

期刊论文 2024-04-01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56条,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