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面湖作为冰盖质量损失、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问题的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盖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深度学习中的语义分割模型U-Net实现了不同情形下Landsat卫星影像中冰面湖的提取,并与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U-Net冰面湖提取方法在性能和效率上表现最佳。提取2000—2020年北极格陵兰岛Sermeq Avannarleq冰川附近的冰面湖,并分析冰面湖面积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冰面湖面积在每年5月—9月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5月中旬开始增加,7月中下旬达到峰值,9月基本消亡;该区域的冰面湖面积在2000—2020年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该区域冰盖融化量逐渐增加。
冰面湖作为冰盖质量损失、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等全球变化问题的指示器,对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冰盖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深度学习中的语义分割模型U-Net实现了不同情形下Landsat卫星影像中冰面湖的提取,并与多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发现U-Net冰面湖提取方法在性能和效率上表现最佳。提取2000—2020年北极格陵兰岛Sermeq Avannarleq冰川附近的冰面湖,并分析冰面湖面积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冰面湖面积在每年5月—9月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5月中旬开始增加,7月中下旬达到峰值,9月基本消亡;该区域的冰面湖面积在2000—2020年呈现增加的趋势,表明该区域冰盖融化量逐渐增加。
柴达木盆地(34°41′N–39°20′N,87°49′E–101°11′E)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四周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所环绕,为封闭的内陆盆地。盆地海拔介于2391–6826 m之间,平均海拔4615 m。柴达木盆地发育有大量现代冰川,冰川融水是盆地众多河流的重要补给源,亦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该区域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数据集基于柴达木盆地1977–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高程数据,提取1977年、2002年和2018年冰川边界矢量数据,可为研究该区域冰川现状、时空分布特征、冰川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柴达木盆地(34°41′N–39°20′N,87°49′E–101°11′E)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跨青海省、甘肃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四周被祁连山、阿尔金山和昆仑山所环绕,为封闭的内陆盆地。盆地海拔介于2391–6826 m之间,平均海拔4615 m。柴达木盆地发育有大量现代冰川,冰川融水是盆地众多河流的重要补给源,亦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该区域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及其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数据集基于柴达木盆地1977–2018年Landsat遥感影像和ASTER GDEM高程数据,提取1977年、2002年和2018年冰川边界矢量数据,可为研究该区域冰川现状、时空分布特征、冰川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规律提供基础数据。
调查冰川资源的分布与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315景Landsat8OLI遥感影像,结合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与Google Earth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等方法调查了2018年中国冰川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现存冰川53 238条,总面积为(47 174.21±19.93)km2,72%的冰川面积<0.5km2,规模在1~32km2的冰川的面积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60%。2008—2018年,中国冰川总面积减少1 393.97km2,面积变化率为-0.43%·a-1。冰川面积变化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面积退缩最快的是冈底斯山,达-1.07%·a-1;最慢的是羌塘高原,为-0.05%·a-1。坡度上,各山系之间的冰川面积变化率差异较为明显。超过70%的山系位于正东和东南方向的冰川面积退缩快,2008—2018年退缩率为-5.0%;正北方向的冰川面积退缩相对缓慢,同时期退缩率为-...
调查冰川资源的分布与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315景Landsat8OLI遥感影像,结合中国第二次冰川编目数据与Google Earth软件,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等方法调查了2018年中国冰川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中国现存冰川53 238条,总面积为(47 174.21±19.93)km2,72%的冰川面积<0.5km2,规模在1~32km2的冰川的面积占中国冰川总面积的60%。2008—2018年,中国冰川总面积减少1 393.97km2,面积变化率为-0.43%·a-1。冰川面积变化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面积退缩最快的是冈底斯山,达-1.07%·a-1;最慢的是羌塘高原,为-0.05%·a-1。坡度上,各山系之间的冰川面积变化率差异较为明显。超过70%的山系位于正东和东南方向的冰川面积退缩快,2008—2018年退缩率为-5.0%;正北方向的冰川面积退缩相对缓慢,同时期退缩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