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是寒区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积雪分布特征对冰雪资源的利用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0A2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呼兰河流域不同高程带上的积雪面积和积雪覆盖率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气温对积雪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分带1的积雪期为10月至次年3月,分带2和分带3的积雪期较分带1多了2个月;(2)积雪面积和积雪覆盖率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均在冬季;(3)呼兰河流域积雪面积在秋季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冬季呈下降趋势;(4)各高程带的春季、夏季和冬季均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规律,秋季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规律;(5)气温和积雪面积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积雪是寒区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积雪分布特征对冰雪资源的利用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0A2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呼兰河流域不同高程带上的积雪面积和积雪覆盖率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气温对积雪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分带1的积雪期为10月至次年3月,分带2和分带3的积雪期较分带1多了2个月;(2)积雪面积和积雪覆盖率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均在冬季;(3)呼兰河流域积雪面积在秋季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冬季呈下降趋势;(4)各高程带的春季、夏季和冬季均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规律,秋季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规律;(5)气温和积雪面积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积雪是寒区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域积雪分布特征对冰雪资源的利用和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MOD10A2数据和DEM高程数据,对呼兰河流域不同高程带上的积雪面积和积雪覆盖率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气温对积雪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1)分带1的积雪期为10月至次年3月,分带2和分带3的积雪期较分带1多了2个月;(2)积雪面积和积雪覆盖率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均在冬季;(3)呼兰河流域积雪面积在秋季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冬季呈下降趋势;(4)各高程带的春季、夏季和冬季均为“减少-增加-减少-增加”的分布规律,秋季为“增加-减少-增加-减少”的分布规律;(5)气温和积雪面积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
基于MODIS温度数据,采用TTOP模型和Stefan公式模拟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冻土分布并计算了活动层厚度,并与地面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2003—2019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为1.01×10~6 km2;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值为1.79 m,活动层厚度区域平均的变化率为3.67 cm/10a,且草甸地区的变化率明显大于草原地区,5100~5300 m高程带的活动层厚度变化速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