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IS积雪数据,通过GIS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川西高原2002—2020年积雪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3个区域不同时期共39幅Landsat遥感影像,分别对川西高原全区和典型下垫面的稳定积雪区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季节性积雪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以及高原西北部,在高原内部和河谷地区分布较少;2)川西高原季节性积雪年积雪面积分布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积雪的下降尤为明显;3)川西高原稳定积雪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区内极高山区.
基于MODIS积雪数据,通过GIS分析以及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对川西高原2002—2020年积雪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结合3个区域不同时期共39幅Landsat遥感影像,分别对川西高原全区和典型下垫面的稳定积雪区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川西高原季节性积雪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山区以及高原西北部,在高原内部和河谷地区分布较少;2)川西高原季节性积雪年积雪面积分布呈下降趋势,其中冬季积雪的下降尤为明显;3)川西高原稳定积雪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主要是区内极高山区.
融雪水是澜沧江流域春季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澜沧江上游积雪变化规律,准确模拟融雪径流过程,对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水资源科学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卫星遥感积雪覆盖率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澜沧江上游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规律,构建了融雪径流模型(SRM),模拟了澜沧江上游2008—2018年融雪期径流过程,并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开展了参数率定。结果表明:(1)澜沧江上游积雪覆盖率在春季、秋季、冬季呈不显著增大趋势,在夏季呈不显著减小趋势,春、夏、秋、冬四季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分别为0.16、0.06、0.13、0.17。(2)澜沧江源区西南和北部沿界狭长区域积雪覆盖率在四季均呈增大趋势,东南区域积雪覆盖率呈减小趋势;其中,西北部区域积雪覆盖率增幅在冬季达到最大,可达3%/a。(3)SRM在澜沧江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5月份率定期和验证期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7和0.78。研究结果对高寒区融雪径流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融雪水是澜沧江流域春季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澜沧江上游积雪变化规律,准确模拟融雪径流过程,对澜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水资源科学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卫星遥感积雪覆盖率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澜沧江上游积雪覆盖率的时空变化规律,构建了融雪径流模型(SRM),模拟了澜沧江上游2008—2018年融雪期径流过程,并基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开展了参数率定。结果表明:(1)澜沧江上游积雪覆盖率在春季、秋季、冬季呈不显著增大趋势,在夏季呈不显著减小趋势,春、夏、秋、冬四季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分别为0.16、0.06、0.13、0.17。(2)澜沧江源区西南和北部沿界狭长区域积雪覆盖率在四季均呈增大趋势,东南区域积雪覆盖率呈减小趋势;其中,西北部区域积雪覆盖率增幅在冬季达到最大,可达3%/a。(3)SRM在澜沧江上游具有较好的适用性,1—5月份率定期和验证期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87和0.78。研究结果对高寒区融雪径流模拟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