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积雪加速消融,造成一系列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等地质灾害。我国自主研发的LuTan-1(LT-1)卫星在冰川位移监测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备受关注,且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我国西藏错朗玛冰川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2022年Sentinel-1A影像和LT-1影像,对冰川位移进行了偏移量监测技术的对比研究,并利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联合两种影像数据解算冰川三维形变速率。研究表明,中值窗口偏移量解算方法和均值窗口偏移量解算方法均能提高偏移量解算的精度,同时表明了LT-1比Sentinel-1A具有更高的偏移量解算精度和结果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还显示,错朗玛冰川在2022年方位向和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向最大累积形变量分别为21.45 m和-7.61 m。联合解算的三维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冰川在2022年4月-9月期间,东西向、南北向和垂直向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0.125 m/d、0.147 m/d和-0.134 m/d。该冰川顶部位移主要向东和北方向,表现出逐渐退缩趋势;冰川中部位移主要向西和北方向,冰川物质逐渐积累;而冰川下部位移主要向东和北方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积雪加速消融,造成一系列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等地质灾害。我国自主研发的LuTan-1(LT-1)卫星在冰川位移监测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备受关注,且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我国西藏错朗玛冰川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2022年Sentinel-1A影像和LT-1影像,对冰川位移进行了偏移量监测技术的对比研究,并利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联合两种影像数据解算冰川三维形变速率。研究表明,中值窗口偏移量解算方法和均值窗口偏移量解算方法均能提高偏移量解算的精度,同时表明了LT-1比Sentinel-1A具有更高的偏移量解算精度和结果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还显示,错朗玛冰川在2022年方位向和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向最大累积形变量分别为21.45 m和-7.61 m。联合解算的三维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冰川在2022年4月-9月期间,东西向、南北向和垂直向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0.125 m/d、0.147 m/d和-0.134 m/d。该冰川顶部位移主要向东和北方向,表现出逐渐退缩趋势;冰川中部位移主要向西和北方向,冰川物质逐渐积累;而冰川下部位移主要向东和北方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积雪加速消融,造成一系列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决等地质灾害。我国自主研发的LuTan-1(LT-1)卫星在冰川位移监测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备受关注,且目前研究较少。本文选取我国西藏错朗玛冰川为实验对象,分别采用2022年Sentinel-1A影像和LT-1影像,对冰川位移进行了偏移量监测技术的对比研究,并利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方法联合两种影像数据解算冰川三维形变速率。研究表明,中值窗口偏移量解算方法和均值窗口偏移量解算方法均能提高偏移量解算的精度,同时表明了LT-1比Sentinel-1A具有更高的偏移量解算精度和结果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还显示,错朗玛冰川在2022年方位向和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向最大累积形变量分别为21.45 m和-7.61 m。联合解算的三维形变速率结果表明,冰川在2022年4月-9月期间,东西向、南北向和垂直向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0.125 m/d、0.147 m/d和-0.134 m/d。该冰川顶部位移主要向东和北方向,表现出逐渐退缩趋势;冰川中部位移主要向西和北方向,冰川物质逐渐积累;而冰川下部位移主要向东和北方向,...
2022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冰川勘测组与登山组,在格拉丹东雪山开展了“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工作。为详细分析该区域冰川时空特征信息,以此次科研数据为支撑,结合光学遥感影像解译、InSAR形变信息提取、激光雷达测高及高精度大地测量,进行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处理研究。针对格拉丹东雪山及典型冰川,采用高分卫星GF1、GF6、GF7、ZY3与Landsat7遥感影像,利用空三加密、频域影像互相关匹配、波段比值法及目视解译,提取区域DOM、冰川面积及条数分布;利用Sentinel-1A、ICESat-2影像,以SAR影像空间域互相关偏移量追踪方法为支撑,分别提取冰川表面流速及高程变化;利用青海省域北斗CORS站点,采用Gamit/Globk双差无电离层组合模型、卫星星站差分(real-time extended,简称RTX)及RTK(real-time kinematic)方法,计算所有控制点三维空间坐标及高程异常值。结果表明:格拉丹东雪山共发育冰川512条,年均增长率为3.12%,面积1 111.96 km2,年均退缩速率为0.63%;姜根(古)迪如冰川日均最大流速...
2022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冰川勘测组与登山组,在格拉丹东雪山开展了“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工作。为详细分析该区域冰川时空特征信息,以此次科研数据为支撑,结合光学遥感影像解译、InSAR形变信息提取、激光雷达测高及高精度大地测量,进行了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处理研究。针对格拉丹东雪山及典型冰川,采用高分卫星GF1、GF6、GF7、ZY3与Landsat7遥感影像,利用空三加密、频域影像互相关匹配、波段比值法及目视解译,提取区域DOM、冰川面积及条数分布;利用Sentinel-1A、ICESat-2影像,以SAR影像空间域互相关偏移量追踪方法为支撑,分别提取冰川表面流速及高程变化;利用青海省域北斗CORS站点,采用Gamit/Globk双差无电离层组合模型、卫星星站差分(real-time extended,简称RTX)及RTK(real-time kinematic)方法,计算所有控制点三维空间坐标及高程异常值。结果表明:格拉丹东雪山共发育冰川512条,年均增长率为3.12%,面积1 111.96 km2,年均退缩速率为0.63%;姜根(古)迪如冰川日均最大流速...
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活跃,高山分布众多,属典型高山深切割区。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文章采用Sentinel-1影像以及ALOS/PALSAR-2影像通过多种时序InSAR技术和SAR偏移量技术联合的方式对区域内2014—2020年高位地质灾害进行了识别。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共存在260处地质灾害形变区,且大多位于海拔较高的沟道与山峰;泽巴隆巴冰川沟中的岩崩形变体已经形成多条大型拉张裂缝,一旦发生崩落极有可能形成堰塞湖;受米林地震影响而复活的达波古滑坡后缘已经完全脱离,左右两侧裂缝完全贯通,滑坡一旦失稳会完全堵塞雅鲁藏布江。此研究提供了识别高山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的SAR/InSAR技术方法,为类似的地质灾害识别提供了参考。
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前缘地带,区域内新构造运动活跃,高山分布众多,属典型高山深切割区。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文章采用Sentinel-1影像以及ALOS/PALSAR-2影像通过多种时序InSAR技术和SAR偏移量技术联合的方式对区域内2014—2020年高位地质灾害进行了识别。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内共存在260处地质灾害形变区,且大多位于海拔较高的沟道与山峰;泽巴隆巴冰川沟中的岩崩形变体已经形成多条大型拉张裂缝,一旦发生崩落极有可能形成堰塞湖;受米林地震影响而复活的达波古滑坡后缘已经完全脱离,左右两侧裂缝完全贯通,滑坡一旦失稳会完全堵塞雅鲁藏布江。此研究提供了识别高山峡谷区高位地质灾害的SAR/InSAR技术方法,为类似的地质灾害识别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