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流预报一直是水文工作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为了科学预测和田河未来径流的情况,基于和田河基本概况,在构建SWAT-Glacier水文模型和参数设置、多目标率定及效果检验的基础上,对径流量气候因子的敏感性和水文过程对气象要素的响应进行了探讨。经预测,提出和田河未来径流量呈增长趋势,在2036—2065年径流量平均增幅可达12.52%~14.10%,为新疆河流水文径流预报提供了借鉴。
受融雪、土壤冻融等过程影响,季节性冻融区融雪产流期日尺度水、氮产出过程模拟仍面临一定困难。本研究以典型季节性冻融区吉林省长春市黑顶子河流域为例,基于2014-2016年冻融期流域出口水、氮日监测资料进行SWAT模型的率定和验证,探讨了SWAT模型在融化期日径流及日氮素负荷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SWAT模型中,CN2,CNFROZ,SNOCOVMX和CN2,SDNCO,CNFROZ分别是对日径流和日硝态氮出产影响最大的三个参数;SWAT模型在日径流模拟上表现较好,校正期和验证期日径流模拟的NSE,R2,和Re分别为0.75,0.78,-12.76%,和0.54,0.51,5.65%,精度变差的主要原因是SWAT模型未考虑积雪对产流的迟滞作用以及融雪再冻结过程,且为了准确的模拟冻土融化期融雪产流过程调得的参数往往导致非冻融期的降雨产流过程产流过大,基流较小;受径流模拟偏差及模型中冻融过程对氮素转化影响刻画不足影响,SWAT对日硝态氮负荷模拟精度相对较低,校正期和验证期硝态氮日模拟值NSE<...
受融雪、土壤冻融等过程影响,季节性冻融区融雪产流期日尺度水、氮产出过程模拟仍面临一定困难。本研究以典型季节性冻融区吉林省长春市黑顶子河流域为例,基于2014-2016年冻融期流域出口水、氮日监测资料进行SWAT模型的率定和验证,探讨了SWAT模型在融化期日径流及日氮素负荷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SWAT模型中,CN2,CNFROZ,SNOCOVMX和CN2,SDNCO,CNFROZ分别是对日径流和日硝态氮出产影响最大的三个参数;SWAT模型在日径流模拟上表现较好,校正期和验证期日径流模拟的NSE,R2,和Re分别为0.75,0.78,-12.76%,和0.54,0.51,5.65%,精度变差的主要原因是SWAT模型未考虑积雪对产流的迟滞作用以及融雪再冻结过程,且为了准确的模拟冻土融化期融雪产流过程调得的参数往往导致非冻融期的降雨产流过程产流过大,基流较小;受径流模拟偏差及模型中冻融过程对氮素转化影响刻画不足影响,SWAT对日硝态氮负荷模拟精度相对较低,校正期和验证期硝态氮日模拟值NSE<...
受融雪、土壤冻融等过程影响,季节性冻融区融雪产流期日尺度水、氮产出过程模拟仍面临一定困难。本研究以典型季节性冻融区吉林省长春市黑顶子河流域为例,基于2014-2016年冻融期流域出口水、氮日监测资料进行SWAT模型的率定和验证,探讨了SWAT模型在融化期日径流及日氮素负荷模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SWAT模型中,CN2,CNFROZ,SNOCOVMX和CN2,SDNCO,CNFROZ分别是对日径流和日硝态氮出产影响最大的三个参数;SWAT模型在日径流模拟上表现较好,校正期和验证期日径流模拟的NSE,R2,和Re分别为0.75,0.78,-12.76%,和0.54,0.51,5.65%,精度变差的主要原因是SWAT模型未考虑积雪对产流的迟滞作用以及融雪再冻结过程,且为了准确的模拟冻土融化期融雪产流过程调得的参数往往导致非冻融期的降雨产流过程产流过大,基流较小;受径流模拟偏差及模型中冻融过程对氮素转化影响刻画不足影响,SWAT对日硝态氮负荷模拟精度相对较低,校正期和验证期硝态氮日模拟值NSE<...
冰川径流是西北干旱区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对西北干旱区径流至关重要。以博尔塔拉河上游源流区为研究区,构建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模拟温泉水文站1972—2018年月径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情景下(RCP4.5和RCP8.5)未来(2020—2050年)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源流区径流变化过程,在整个模拟期间,径流数据的纳什系数(NSE)为0.82,偏差百分比(PBIAS)为-3.22%,均方根误差与实测值标准差的比值(RSR)为0.42,决定性系数(R2)为0.84,模型性能评定为优。根据CMIP5气候模式2种情景的模拟结果,2种情景模拟未来总径流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分别将以0.31×10~8m3·(10a)-1和0.40×10~8m3·(10a)-1的速度继续增加,冰川径流占比较历史时期的27.61%分别提升了4.84%和9.38%。冰川径流增加是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
冰川径流是西北干旱区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对西北干旱区径流至关重要。以博尔塔拉河上游源流区为研究区,构建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模拟温泉水文站1972—2018年月径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情景下(RCP4.5和RCP8.5)未来(2020—2050年)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源流区径流变化过程,在整个模拟期间,径流数据的纳什系数(NSE)为0.82,偏差百分比(PBIAS)为-3.22%,均方根误差与实测值标准差的比值(RSR)为0.42,决定性系数(R2)为0.84,模型性能评定为优。根据CMIP5气候模式2种情景的模拟结果,2种情景模拟未来总径流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分别将以0.31×10~8m3·(10a)-1和0.40×10~8m3·(10a)-1的速度继续增加,冰川径流占比较历史时期的27.61%分别提升了4.84%和9.38%。冰川径流增加是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
为了研究根河流域38年间蒸散(ET)、潜在蒸散(P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蒸散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根河流域1980—2017年ET值、PET值整体呈增加趋势。(2)根河流域ET与PET的年内变化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分布。(3)根河流域的ET值在空间上呈现流域上游高,中下游低的分布格局;PET值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东南的分布规律。(4)根河流域的生长期、完全冻结期、融冻期ET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始冻期ET值呈降低趋势,4个时期平均ET值差异性表现为生长期>融冻期>始冻期>完全冻结期。(5)根河流域多年ET值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沼泽地;而PET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沼泽地。(6)根河流域蒸散量与降水量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根河流域的蒸散量变化及其冻融作用对当地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了研究根河流域38年间蒸散(ET)、潜在蒸散(P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基于SWAT模型分析了各气象要素与蒸散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根河流域1980—2017年ET值、PET值整体呈增加趋势。(2)根河流域ET与PET的年内变化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分布。(3)根河流域的ET值在空间上呈现流域上游高,中下游低的分布格局;PET值在空间上呈现西南>东北>东南的分布规律。(4)根河流域的生长期、完全冻结期、融冻期ET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始冻期ET值呈降低趋势,4个时期平均ET值差异性表现为生长期>融冻期>始冻期>完全冻结期。(5)根河流域多年ET值在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大小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沼泽地;而PET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沼泽地。(6)根河流域蒸散量与降水量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对根河流域的蒸散量变化及其冻融作用对当地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为模拟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构建了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并基于实测径流数据及冰川编目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与验证,定量分析了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出山径流的贡献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67—2017年玉龙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11.02亿m3,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为48.7%,喀拉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9.51亿m3,冰川径流贡献率为45.5%;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玉龙喀什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两条支流由于地理位置、冰川特征等的不同,导致两条支流的径流响应呈现较大差异,玉龙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与冰川径流贡献率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
为模拟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构建了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并基于实测径流数据及冰川编目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与验证,定量分析了和田河流域上游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出山径流的贡献和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967—2017年玉龙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11.02亿m3,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为48.7%,喀拉喀什河流域多年平均冰川径流量为9.51亿m3,冰川径流贡献率为45.5%;在0.01显著性水平下,玉龙喀什河流域气温与降水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变化背景下,两条支流由于地理位置、冰川特征等的不同,导致两条支流的径流响应呈现较大差异,玉龙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冰川径流对出山径流的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喀拉喀什河流域冰川径流量与冰川径流贡献率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