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53
袁堃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年冻土区边坡防护用混凝土预制块,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顶板,且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顶板一体成型为底部具有凹槽的混凝土预制块。本发明提供的冻土区边坡防护用混凝土预制块,当其直接用于多年冻土区的边坡时,通过简单的拼接便可在其底部形成贯通的凹槽(通风道),贯通的通风道还可兼做冷凝管的设置空间,通过通风道或冷凝管对边坡表面进行降温,在热量未进入路基内部之前进行边坡表面直接接触降温,增强冻土强度,也可以用作在役路基的边坡处治,从而达到提高边坡整体稳定性及边坡局部脆弱区域强度的目的。

2024-08-30

本发明涉及了在役路基的改进结构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冻土区在役路基边坡防渗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结构是在原有路基侧面设置了加固层,加固层从内到外包括两层,靠近路基侧面的一层是富孔混合料层,最外层为胶凝材料层,该加固结构通过采用原位固化技术施工,以及两层固化层设计,具有施工周期较短、环境适应性较强,对交通影响小,整体性良好的优点,且通过各层原料配比设计,使得整个固化层具有良好的隔水,阻热的作用,有效减小了路基坡面吸热与水流对坡面的冲蚀作用,有效避免了冻土区在役路基的开裂和滑塌。

2024-08-16

文章根据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的需求,结合BIM技术的特点,以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试验示范工程共和-玉树高速试验示范段为依托,研究工程结构分解、工作空间制定、路线设计、路基路面设计、主动冷却路基构件设计及布置,探索冷却路基效能计算等BIM技术应用内容,为BIM技术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设计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4-07-12 DOI: 10.14189/j.cnki.cm1981.2024.07.001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能量动态平衡的通风冷却类冻土路基控制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构建吸热量预测模型;将冻土路基的工况组合输入吸热量预测模型,得到冻土路基的预测吸热量,根据预测吸热量控制制冷系统工作;所述吸热量预测模型基于公式矩阵的种子点算法构建;拟合冻土路基已知工况组合下的吸热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已知拟合公式;以已知工况组合作为已知种子点的坐标,已知拟合公式作为所述已知种子点的索引公式,建立公式矩阵;通过公式矩阵的已知种子点和索引公式计算新种子点对应的预测拟合公式,再根据预测拟合公式计算预测吸热量。本发明通过预测吸热量来控制冻土路基制冷系统的工作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效果。

2024-04-09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年冻土区的通风冷却装置及施工方法,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外管和内管,两者共同形成在下端贯通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内管的下方设置有重力翻板阀,其能够在重物的重力作用下翻转,并带动重物落入下方空间;本发明所述装置通过设置通道引导冷空气循环对流,在外管周边产生降温效果,进而对冻土进行冷却;通过设置重力翻板阀,不仅能减小内管下方的连通口长度,加速空气流动,提高散热导冷效率;还能将通道内的积冰或异物快速排出,避免通道堵塞;此外,本装置占地面积小,埋设安装方便且能够工后施工,适用于在役公路的补强修复;本发明所述施工方法,能够高效安全地完成上述装置的施工,且对冻土扰动小,适用于高寒地带。

2024-04-09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变形的冻土地区铰式拼接通风路基及其施工方法。现有通风路基存在无法适应地基变形易导致破坏和失效,以及通风管连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本发明的通风路基包括横向平行布置的若干个Z形通风预制拼装构件,沿纵向依次拼接;构件为具有通风孔的方管箱型结构,外壁一侧下部凸出形成支撑体,对称的外壁另一侧上部凸出形成压接体;纵向拼接时,其中一个构件的压接体压覆在另一个构件的支撑体上,搭接处通过预埋钢筋连接键连接。本发明通过特殊设计的铰式连接构造,允许Z形通风预制拼装构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位移,以适应冻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避免由于地基变形导致构件破坏和失效。

2023-09-29

近相变区冻土导热系数是影响寒区岩土工程热稳定性的关键物性参数,针对该温度区间冻土导热系数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稳态热流计法试验获得导热系数、量子粒子群寻优算法近似回归定性温度的近相变区冻土导热系数测试方法,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细砂土近相变区未冻水含量进行测试并探究了其与导热系数的关系,分析了负温区细砂土导热系数的分布特征和参数影响规律,建立了不同温度区间的导热系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负温区细砂土未冻水含量变化曲线与其导热系数呈现出极为相似的变化规律,温度-导热系数曲线可划分为-3.2℃为界的近相变区和稳定相变区;冻结细砂土导热系数的增幅区间主要发生在近相变区,增长幅度约占整个负温区导热系数总增幅的50%,且随温度降低,导热系数的增幅逐渐减小;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4.14%,±10%误差内占比为94.7%,稳定相变区确定系数R2为0.892,近相变区确定系数R2为0.883,证明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寒区工程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提供基础参数,亦可为寒区重大基础设施精细化设计和冻土风险精细化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论文 2023-09-0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块石路基渗透率检测装置及方法,其中检测装置包括注气管和监测设备,注气管的一端与气源发生装置连接,注气管的另外一端插入待测路基块石层内,注气管插入待测路基内一端的端头封闭,注气管的侧壁上开设导气孔,导气孔的开设方向朝向监测设备,监测设备设置于待测路基块石层内,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注入待测路基内的风速和风压;本装置仅需使用注气管向待测路基块石层内注入高压气体,本装置除导气孔以外密闭,防止注气管内的气体向路基底部逸散,将监测设备设置于待测路基块石层内,能够更加准确的接收通过注气管注入的气体数据,本装置在使用时配合监测设备监测块石路基内的风速和风压,可方便计算得到块石路基渗透率。

2023-05-26

多年冻土水热状况是影响路基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探明路侧积水对多年冻土路基长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基于青藏公路长期病害调查与水热监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路基积水发育状况与路基病害之间的相关性。其次构建了多年冻土路基路侧积水水热模型,分析了多年冻土公路路基水分迁移规律,得到了积水入渗情况下的路基长期变形机理。最后结合现有工程建设,提出了多年冻土地区路侧积水处治原则与防治建议。结果表明:青藏公路病害大致可分为沉陷、裂缝和翻浆3类,分别占路基病害总数的71.2%, 17.1%和11.7%;在路侧有积水的情况下,病害率平均高出50%左右;路侧积水对路基病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水分渗透路径越短,路基高度越高,多年冻土地基含水率越高,路基病害发生几率越大;积水在路侧10 m范围内时病害率在20%以上,在10~30 m范围时病害率在5%~10%之间,在大于30 m范围时保持在5%左右;多年冻土路基含水率小于25%时,病害率不到10%,含水率处于25%~35%之间时,病害率在15%以上,含水率大于35%时,超过35%路段出现病害;在路侧积水入渗情况下,路基长期变形呈现出震荡增长的趋势,20 a内路基...

期刊论文 2023-05-08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烈度多年冻土区高速公路装配式架空结构及施工方法。多年冻土地区现有桥梁结构在高烈度地震时可能会出现落梁破坏,并且桩基设计长度过于浪费。本结构中,承压板位于桩基顶部,承压板上设置有垂直于线路方向的若干凸条;空心箱型构件呈方管形,底部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凹槽;若干空心箱型构件设置在承压板顶部,沿垂直于线路方向布置,并沿线路方向彼此紧靠;承压板顶部的凸条插入空心箱型构件底部的凹槽。本结构采用桩板基础,能降低冻土融沉造成的沉降外,还能避免结构在大震时整体落梁和倒塌的风险;为了适应高寒地区不利的建设条件,采用装配化方式进行拼装施工,保证受力构件的质量安全可靠。

2023-02-03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6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53条,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