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68

以青海省湟源至西海高速公路桥梁下穿既有青藏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 NX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高速公路桥梁下穿铁路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并计算了高速公路桥梁在施工过程对既有铁路桥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公铁交叉规范相应条文要求;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对既有铁路桥梁墩顶产生的各方向附加位移最大值均小于规范限值;左右幅桥梁同时施工可以减小桥梁墩顶各方向附加位移,且有效减小了桥墩的偏压效果。新建公路桥梁下穿工程对既有青藏铁路产生的风险等级在可控范围内,该项目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要求,总体可行。

期刊论文 2024-05-27 DOI: 10.13719/j.cnki.1009-6825.2024.11.041

以青海省湟源至西海高速公路桥梁下穿既有青藏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 NX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高速公路桥梁下穿铁路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并计算了高速公路桥梁在施工过程对既有铁路桥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公铁交叉规范相应条文要求;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对既有铁路桥梁墩顶产生的各方向附加位移最大值均小于规范限值;左右幅桥梁同时施工可以减小桥梁墩顶各方向附加位移,且有效减小了桥墩的偏压效果。新建公路桥梁下穿工程对既有青藏铁路产生的风险等级在可控范围内,该项目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要求,总体可行。

期刊论文 2024-05-27 DOI: 10.13719/j.cnki.1009-6825.2024.11.041

以青海省湟源至西海高速公路桥梁下穿既有青藏铁路桥梁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GTS NX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高速公路桥梁下穿铁路桥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并计算了高速公路桥梁在施工过程对既有铁路桥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公铁交叉规范相应条文要求;新建高速公路桥梁对既有铁路桥梁墩顶产生的各方向附加位移最大值均小于规范限值;左右幅桥梁同时施工可以减小桥梁墩顶各方向附加位移,且有效减小了桥墩的偏压效果。新建公路桥梁下穿工程对既有青藏铁路产生的风险等级在可控范围内,该项目设计方案满足规范要求,总体可行。

期刊论文 2024-05-27 DOI: 10.13719/j.cnki.1009-6825.2024.11.041

随着人工冷冻技术的发展,人工冻结法(AGFM)已在地下空间建设中推广采用,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土体起始冻结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系数、土层冻胀率及融沉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主要土层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比热容系数与温度、土层冻胀率与附加应力之间的线性拟合计算式,提出并建立人工冻结过程中考虑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温度场、位移场等监测资料,得到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联络段主要控制土层粉质黏土层的最小冻结壁厚度为1.79 m~2.38 m,冻结壁平均温度-12.13℃~-20.3℃,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四个监测断面点的位移收敛值均相对较小,最大位移收敛值不超过4 mm,整体表明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胀力对隧道的影响较小,理论计算成果基本与现场实测规律吻合。

期刊论文 2024-05-20

随着人工冷冻技术的发展,人工冻结法(AGFM)已在地下空间建设中推广采用,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土体起始冻结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系数、土层冻胀率及融沉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主要土层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比热容系数与温度、土层冻胀率与附加应力之间的线性拟合计算式,提出并建立人工冻结过程中考虑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温度场、位移场等监测资料,得到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联络段主要控制土层粉质黏土层的最小冻结壁厚度为1.79 m~2.38 m,冻结壁平均温度-12.13℃~-20.3℃,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四个监测断面点的位移收敛值均相对较小,最大位移收敛值不超过4 mm,整体表明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胀力对隧道的影响较小,理论计算成果基本与现场实测规律吻合。

期刊论文 2024-05-20

随着人工冷冻技术的发展,人工冻结法(AGFM)已在地下空间建设中推广采用,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土体起始冻结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系数、土层冻胀率及融沉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主要土层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比热容系数与温度、土层冻胀率与附加应力之间的线性拟合计算式,提出并建立人工冻结过程中考虑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温度场、位移场等监测资料,得到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联络段主要控制土层粉质黏土层的最小冻结壁厚度为1.79 m~2.38 m,冻结壁平均温度-12.13℃~-20.3℃,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四个监测断面点的位移收敛值均相对较小,最大位移收敛值不超过4 mm,整体表明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胀力对隧道的影响较小,理论计算成果基本与现场实测规律吻合。

期刊论文 2024-05-20

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组成。依托在建G0615线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某段典型高边坡项目,采用GNSS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位移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出边坡位移变化与降雨、冻融循环有较好的响应,论证自动化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边坡监控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期刊论文 2024-03-20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7006

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组成。依托在建G0615线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某段典型高边坡项目,采用GNSS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位移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出边坡位移变化与降雨、冻融循环有较好的响应,论证自动化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边坡监控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期刊论文 2024-03-20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7006

介绍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组成。依托在建G0615线久治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某段典型高边坡项目,采用GNSS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位移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出边坡位移变化与降雨、冻融循环有较好的响应,论证自动化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高边坡监控中,自动化监测技术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

期刊论文 2024-03-20 DOI: 10.13379/j.issn.1003-8825.202307006

围岩冻融损伤会造成衬砌受到的变形压力增大,对衬砌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是季节性寒区隧道工程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砂岩的冻融循环试验和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冻融次数下的砂岩应力—应变曲线,然后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得到围岩的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最后将岩石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嵌入ABAQUS软件中对冻融循环条件下的隧道长期稳定性进行数值分析,分别得到循环冻融0、6、12、18、24次下的围岩和衬砌的应力场及位移场。结果表明:(1)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围岩所受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呈线性减小;(2)衬砌所受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及衬砌位移均呈指数增大;(3)与未经冻融的情况相比,冻融循环24次后围岩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分别减小了43.69%、20.66%;(4)衬砌的最大主应力、最小主应力及拱顶最大沉降分别增大了13.64%、15.75%、49.36%。在进行寒区隧道支护设计时,应考虑冻融作用下围岩自稳能力衰减而导致支护结构受力增大的问题。

期刊论文 2024-03-19 DOI: 10.19614/j.cnki.jsks.202405021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68条,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