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7

北京地铁28号线核心区站规划位于朝阳区针织路上,靠近北京CBD核心区,上部交通流量大。车站底板埋深约23 m,地下水位高,开挖土层位为卵石圆砾层,因地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高压旋喷、三轴搅拌桩、地下注浆降水等常规加固措施,故研究采用特殊施工方法——冻结法施工。文章设计了核心区站冻结管排布,验算了冻结壁的承载能力,采取分段冻结的方法减少冻结体量,节约成本。结果表明:在核心区站采用冻结法加固土体是可行的,该设计可以为北京地铁车站在富水条件下的暗挖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5-07 DOI: 10.19458/j.cnki.cn11-2456/td.2022.02.011

北京地铁28号线核心区站规划位于朝阳区针织路上,靠近北京CBD核心区,上部交通流量大。车站底板埋深约23 m,地下水位高,开挖土层位为卵石圆砾层,因地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高压旋喷、三轴搅拌桩、地下注浆降水等常规加固措施,故研究采用特殊施工方法——冻结法施工。文章设计了核心区站冻结管排布,验算了冻结壁的承载能力,采取分段冻结的方法减少冻结体量,节约成本。结果表明:在核心区站采用冻结法加固土体是可行的,该设计可以为北京地铁车站在富水条件下的暗挖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5-07 DOI: 10.19458/j.cnki.cn11-2456/td.2022.02.011

北京地铁28号线核心区站规划位于朝阳区针织路上,靠近北京CBD核心区,上部交通流量大。车站底板埋深约23 m,地下水位高,开挖土层位为卵石圆砾层,因地面条件限制,无法进行高压旋喷、三轴搅拌桩、地下注浆降水等常规加固措施,故研究采用特殊施工方法——冻结法施工。文章设计了核心区站冻结管排布,验算了冻结壁的承载能力,采取分段冻结的方法减少冻结体量,节约成本。结果表明:在核心区站采用冻结法加固土体是可行的,该设计可以为北京地铁车站在富水条件下的暗挖方案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5-07 DOI: 10.19458/j.cnki.cn11-2456/td.2022.02.011

始发和接收段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源,特别是在富水地层中的防水措施十分关键。冻结法已普遍被应用于处理盾构始发和接收段止水加固的问题。依托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端头冻结技术进行总结。对工程地质和周边管线等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计算单个洞门接收和始发的需冷量后选择合适的冻结设备,并进行盐水循环和清水循环设计;通过始发段测温孔的设置和按时间分布记录的数据,分析了加固处的降温速率和冻结壁发展情况;从冻结帷幕厚度和冻土平均温度等指标对冻结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对冻结中可能遇到的冻胀、融沉、设备故障和洞门破除等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上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可为以后工程中的冻结加固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3-15

始发和接收段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源,特别是在富水地层中的防水措施十分关键。冻结法已普遍被应用于处理盾构始发和接收段止水加固的问题。依托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端头冻结技术进行总结。对工程地质和周边管线等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计算单个洞门接收和始发的需冷量后选择合适的冻结设备,并进行盐水循环和清水循环设计;通过始发段测温孔的设置和按时间分布记录的数据,分析了加固处的降温速率和冻结壁发展情况;从冻结帷幕厚度和冻土平均温度等指标对冻结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对冻结中可能遇到的冻胀、融沉、设备故障和洞门破除等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上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可为以后工程中的冻结加固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3-15

始发和接收段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风险源,特别是在富水地层中的防水措施十分关键。冻结法已普遍被应用于处理盾构始发和接收段止水加固的问题。依托济南黄河隧道工程,对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端头冻结技术进行总结。对工程地质和周边管线等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计算单个洞门接收和始发的需冷量后选择合适的冻结设备,并进行盐水循环和清水循环设计;通过始发段测温孔的设置和按时间分布记录的数据,分析了加固处的降温速率和冻结壁发展情况;从冻结帷幕厚度和冻土平均温度等指标对冻结效果进行评估;最后对冻结中可能遇到的冻胀、融沉、设备故障和洞门破除等风险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上得到的数据和结论可为以后工程中的冻结加固方向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2-03-15

全面掌握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研究进展,是进一步深入开展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研究的前提。首先,从接触面冻结强度定义、接触面冻结强度剪切试验仪器研发、动静荷载作用下接触面冻结强度试验、接触面冻结强度数值模拟等多个角度系统归纳接触面冻结强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其次,通过对比不同接触面冻结强度剪切仪,指出现有试验仪器的不足,提出接触面冻结强度成因及破坏机理缺乏深入揭示的原因,讨论现有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单元模型、接触面冻结强度预测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研发改进冻土接触面冻结强度试验仪器以更好模拟实际工况的展望,指出应当运用冻土微观结构研究手段深入揭示接触面冻结强度成因及破坏机理,建议结合试验和理论推导构建更为合理的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单元模型,阐述以多影响因素试验为基础探寻更为完善的接触面冻结强度预测方法。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为冻土与结构接触面冻结强度研究以及冻土区地下工程设计和隧道工程人工冻结加固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指导。

期刊论文 2018-04-20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7条  共7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