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5

随着人工冷冻技术的发展,人工冻结法(AGFM)已在地下空间建设中推广采用,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土体起始冻结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系数、土层冻胀率及融沉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主要土层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比热容系数与温度、土层冻胀率与附加应力之间的线性拟合计算式,提出并建立人工冻结过程中考虑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温度场、位移场等监测资料,得到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联络段主要控制土层粉质黏土层的最小冻结壁厚度为1.79 m~2.38 m,冻结壁平均温度-12.13℃~-20.3℃,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四个监测断面点的位移收敛值均相对较小,最大位移收敛值不超过4 mm,整体表明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胀力对隧道的影响较小,理论计算成果基本与现场实测规律吻合。

期刊论文 2024-05-20

随着人工冷冻技术的发展,人工冻结法(AGFM)已在地下空间建设中推广采用,依托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隧道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分别对土体起始冻结温度、导热系数、比热容系数、土层冻胀率及融沉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主要土层的导热系数与温度、比热容系数与温度、土层冻胀率与附加应力之间的线性拟合计算式,提出并建立人工冻结过程中考虑热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的热-力耦合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并结合现场温度场、位移场等监测资料,得到宁波市轨道交通5号线联络段主要控制土层粉质黏土层的最小冻结壁厚度为1.79 m~2.38 m,冻结壁平均温度-12.13℃~-20.3℃,满足设计要求;现场四个监测断面点的位移收敛值均相对较小,最大位移收敛值不超过4 mm,整体表明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胀力对隧道的影响较小,理论计算成果基本与现场实测规律吻合。

期刊论文 2024-05-20

钱塘江底地层富含气及动水,会明显影响江底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温度场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位于钱塘江底的杭州地铁6号线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冻结施工中不同位置地层温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停冻后冻结管内的温度变化特征,获得地层中含气及地下水流动对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1)双侧发散布孔时,冻土向内平均发展速度是向外的1.47倍,而停冻6 h后外排和内排冻结管内的温度分别回升5℃和10℃; 2)地层中囊状气泡削弱了冻结管向周围土体的冷量传递过程,从而明显影响冻结效果,冻结过程中气泡位置的温度比冻结管终端位置偏高8~18.4℃; 3)地下水流动也会影响地层中的冷量分布,冻结57 d时冻结壁上、下游对应位置冻结管内温度相差8℃,而停冻6 h后相应位置的冻结管内温度分别回升了5℃和2℃。研究结果表明:双侧隧道内发散布孔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含气及动水地层中影响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问题,而地层中囊状气泡和地下水流动都会明显影响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

期刊论文 2024-04-30

钱塘江底地层富含气及动水,会明显影响江底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温度场演变过程和分布特征。为解决该问题,通过对位于钱塘江底的杭州地铁6号线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进行现场监测,研究冻结施工中不同位置地层温度的演变过程,分析停冻后冻结管内的温度变化特征,获得地层中含气及地下水流动对联络通道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1)双侧发散布孔时,冻土向内平均发展速度是向外的1.47倍,而停冻6 h后外排和内排冻结管内的温度分别回升5℃和10℃; 2)地层中囊状气泡削弱了冻结管向周围土体的冷量传递过程,从而明显影响冻结效果,冻结过程中气泡位置的温度比冻结管终端位置偏高8~18.4℃; 3)地下水流动也会影响地层中的冷量分布,冻结57 d时冻结壁上、下游对应位置冻结管内温度相差8℃,而停冻6 h后相应位置的冻结管内温度分别回升了5℃和2℃。研究结果表明:双侧隧道内发散布孔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含气及动水地层中影响联络通道冻结施工的问题,而地层中囊状气泡和地下水流动都会明显影响冻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

期刊论文 2024-04-30

为探究地铁联络通道在砂卵石地层中冻结加固进程的温度场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冻结效果的影响,结合呼和浩特市地铁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研究其三维冻结壁温度场演变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冻结管呈放射状排列时,特别是对于不同的Y剖面,冷冻管密度引起的冻结效果差异较大;冻结壁交圈时间是冻胀变形快速增长的关键时间点,冻结效果最好的X=-3.1 m断面相关冻结参数满足后续开挖施工要求的最早时间为积极冻结18 d左右;通过模拟冻土幕的发育过程,可以提前发现冻结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其中土体的导热系数与不同的盐水降温方案对最终形成的冻结壁有效厚度有较大的直接影响,为类似地质条件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2-03

为探究地铁联络通道在砂卵石地层中冻结加固进程的温度场发展规律以及不同因素对其冻结效果的影响,结合呼和浩特市地铁某联络通道冻结工程,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研究其三维冻结壁温度场演变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以验证数值计算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当冻结管呈放射状排列时,特别是对于不同的Y剖面,冷冻管密度引起的冻结效果差异较大;冻结壁交圈时间是冻胀变形快速增长的关键时间点,冻结效果最好的X=-3.1 m断面相关冻结参数满足后续开挖施工要求的最早时间为积极冻结18 d左右;通过模拟冻土幕的发育过程,可以提前发现冻结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规律,其中土体的导热系数与不同的盐水降温方案对最终形成的冻结壁有效厚度有较大的直接影响,为类似地质条件的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参考。

期刊论文 2023-02-03

为研究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施工在杭州淤泥质黏土地层中的土体温度变化规律及冻土帷幕厚度,因此特依托杭州地铁5号线16标段江南大道站至江虹路西站区间1号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项目,进行现场冻结试验,对测点温度及盐水去回路温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冻结期间,盐水去回路温差从2℃逐渐降至0.9℃,冻土帷幕形成良好,温度场趋于稳定;受盐水温度及土中自由水相态影响,冻结管1 m处的土体温度变化曲线可大致分为快速降温、缓慢降温、自由水相变、稳定降温4个阶段;自由水在快速降温和缓慢降温阶段为液态,在自由水相变阶段和稳定降温阶段为固态;累计冻结35 d后,冻结管1 m范围内土体冻结,冻土帷幕厚度达设计要求的2 m。研究结果可为冻土帷幕性状分析及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1-12-28

为研究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施工在杭州淤泥质黏土地层中的土体温度变化规律及冻土帷幕厚度,因此特依托杭州地铁5号线16标段江南大道站至江虹路西站区间1号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项目,进行现场冻结试验,对测点温度及盐水去回路温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冻结期间,盐水去回路温差从2℃逐渐降至0.9℃,冻土帷幕形成良好,温度场趋于稳定;受盐水温度及土中自由水相态影响,冻结管1 m处的土体温度变化曲线可大致分为快速降温、缓慢降温、自由水相变、稳定降温4个阶段;自由水在快速降温和缓慢降温阶段为液态,在自由水相变阶段和稳定降温阶段为固态;累计冻结35 d后,冻结管1 m范围内土体冻结,冻土帷幕厚度达设计要求的2 m。研究结果可为冻土帷幕性状分析及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论文 2021-12-28

以上海地铁某联络通道为例,分析地铁联络通道冻结过程,探讨地铁联络通道水平冻结法施工技术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为其他相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1-11-20 DOI: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21.10D.77

以上海地铁某联络通道为例,分析地铁联络通道冻结过程,探讨地铁联络通道水平冻结法施工技术应用价值和注意事项,为其他相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1-11-20 DOI: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21.10D.77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5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