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9

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受多种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影响,客观全面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需构建特定情境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量化的风险数值。因此,研究提出网络分析法(ANP)与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模型。首先,构建总目标、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三级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指标相互关联的ANP网络结构模型,计算各级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根据物元可拓模型得出多级可拓评价结果。案例分析显示,该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3级(安全风险较大),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施工安全的建议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9-23 DOI: 10.14081/j.cnki.hgdxb.2024.04.010

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受多种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影响,客观全面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需构建特定情境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量化的风险数值。因此,研究提出网络分析法(ANP)与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模型。首先,构建总目标、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三级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指标相互关联的ANP网络结构模型,计算各级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根据物元可拓模型得出多级可拓评价结果。案例分析显示,该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3级(安全风险较大),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施工安全的建议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9-23 DOI: 10.14081/j.cnki.hgdxb.2024.04.010

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施工过程受多种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之间的联动效应影响,客观全面的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需构建特定情境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量化的风险数值。因此,研究提出网络分析法(ANP)与物元可拓模型相结合的风险评价模型。首先,构建总目标、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的三级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建立指标相互关联的ANP网络结构模型,计算各级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根据物元可拓模型得出多级可拓评价结果。案例分析显示,该冻土区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3级(安全风险较大),与实际施工情况相符,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施工安全的建议措施。

期刊论文 2024-09-23 DOI: 10.14081/j.cnki.hgdxb.2024.04.010

冻结法施工具有高效隔绝地下水,对各类地层适用性强等特点,已在多个城市地铁项目成功实施。结合某城市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穿越富水粉细砂层的施工经验,从方案对比、工艺流程、冻结效果分析、工期、冻融沉降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冻结法在此类地层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2-12-07 DOI: 10.13807/j.cnki.mtt.2022.S2.31

冻结法施工具有高效隔绝地下水,对各类地层适用性强等特点,已在多个城市地铁项目成功实施。结合某城市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穿越富水粉细砂层的施工经验,从方案对比、工艺流程、冻结效果分析、工期、冻融沉降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冻结法在此类地层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2-12-07 DOI: 10.13807/j.cnki.mtt.2022.S2.31

冻结法施工具有高效隔绝地下水,对各类地层适用性强等特点,已在多个城市地铁项目成功实施。结合某城市地铁盾构区间联络通道兼泵房穿越富水粉细砂层的施工经验,从方案对比、工艺流程、冻结效果分析、工期、冻融沉降等方面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冻结法在此类地层联络通道施工中的应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期刊论文 2022-12-07 DOI: 10.13807/j.cnki.mtt.2022.S2.31

【研究目的 】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 】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期刊论文 2022-08-22

【研究目的 】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 】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期刊论文 2022-08-22

【研究目的 】青藏高原东部分布多处构造岩溶发育区,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复杂,补给来源多样、水量丰富。开展岩溶水补给源的分析研究,总结高原构造岩溶循环规律,对指导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 】本文在现场调查、流量统测、水化学和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补给来源,探讨了补给来源和补给过程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构造岩溶地下水补给模式,并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研究结果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岩溶大泉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通过裂隙溶隙高位直接补给型、高位湖泊持续补给型、汇水洼地持续渗漏补给型、河水渗漏补给型等4种模式得到补给。【结论 】存在补给模式差异的原因在于青藏高原东部长期经受内外动力耦合作用,其中内动力控制因素包括岩溶形成演化历史、地质构造和岩性组合;外动力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气象、地形地貌和冰川运动。根据岩溶大泉水质和水量特征,提出3种开发利用方式:第一种为水质为Ⅰ~Ⅲ类水的岩溶泉,可直接扩大开发利用程度;第二种为微咸水,可与其他水源混合后适当开发利用;第三种为咸水,可适当改造作为旅游开发使用。

期刊论文 2022-08-22
  • 首页
  • 1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9条  共9条,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