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4

以小兴安岭地区某尾矿库为例,开展了全尾矿湿排堆坝、全尾矿池填法堆坝和旋流器分级堆坝试验。结果表明,旋流器分级堆坝具有对比优势,可有效提高坝前尾矿的排水固结能力、增大干滩长度和坝前区域尾矿的强度,同时可形成较大的沉积滩坡度、保证安全超高,改善坝体渗流条件、提高滩面承载能力和堆坝效率。通过细化旋流器分级堆坝工艺,采用非冬季堆坝、冬季放矿的宽体子坝堆筑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沉积滩含水量大、承载力低、无法尾砂堆筑子坝等问题,但在粗砂利用率、高等级尾矿库子坝宽度、冻土发育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最终结合旋流器分级宽体子坝和模袋法两种堆坝工艺,有效解决了尾矿库堆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作为高寒地区细粒尾矿堆坝的高效方案加以推广。

期刊论文 2024-07-16

以小兴安岭地区某尾矿库为例,开展了全尾矿湿排堆坝、全尾矿池填法堆坝和旋流器分级堆坝试验。结果表明,旋流器分级堆坝具有对比优势,可有效提高坝前尾矿的排水固结能力、增大干滩长度和坝前区域尾矿的强度,同时可形成较大的沉积滩坡度、保证安全超高,改善坝体渗流条件、提高滩面承载能力和堆坝效率。通过细化旋流器分级堆坝工艺,采用非冬季堆坝、冬季放矿的宽体子坝堆筑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沉积滩含水量大、承载力低、无法尾砂堆筑子坝等问题,但在粗砂利用率、高等级尾矿库子坝宽度、冻土发育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最终结合旋流器分级宽体子坝和模袋法两种堆坝工艺,有效解决了尾矿库堆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作为高寒地区细粒尾矿堆坝的高效方案加以推广。

期刊论文 2024-07-16

以小兴安岭地区某尾矿库为例,开展了全尾矿湿排堆坝、全尾矿池填法堆坝和旋流器分级堆坝试验。结果表明,旋流器分级堆坝具有对比优势,可有效提高坝前尾矿的排水固结能力、增大干滩长度和坝前区域尾矿的强度,同时可形成较大的沉积滩坡度、保证安全超高,改善坝体渗流条件、提高滩面承载能力和堆坝效率。通过细化旋流器分级堆坝工艺,采用非冬季堆坝、冬季放矿的宽体子坝堆筑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沉积滩含水量大、承载力低、无法尾砂堆筑子坝等问题,但在粗砂利用率、高等级尾矿库子坝宽度、冻土发育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最终结合旋流器分级宽体子坝和模袋法两种堆坝工艺,有效解决了尾矿库堆坝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作为高寒地区细粒尾矿堆坝的高效方案加以推广。

期刊论文 2024-07-16

针对高寒地区尾矿库冻土的特点,采用Midas软件建立反映冻土地区特征的尾矿库数值模型,并对尾矿库进行渗流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多年冻土层对浸润线具有抬升作用,会增大尾矿库的潜在位移,降低安全稳定系数,并且最终导致尾矿坝受到渗透破坏,从而影响尾矿坝的整体安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期刊论文 2023-04-21

针对高寒地区尾矿库冻土的特点,采用Midas软件建立反映冻土地区特征的尾矿库数值模型,并对尾矿库进行渗流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多年冻土层对浸润线具有抬升作用,会增大尾矿库的潜在位移,降低安全稳定系数,并且最终导致尾矿坝受到渗透破坏,从而影响尾矿坝的整体安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期刊论文 2023-04-21

针对高寒地区尾矿库冻土的特点,采用Midas软件建立反映冻土地区特征的尾矿库数值模型,并对尾矿库进行渗流稳定分析。结果表明,深部多年冻土层对浸润线具有抬升作用,会增大尾矿库的潜在位移,降低安全稳定系数,并且最终导致尾矿坝受到渗透破坏,从而影响尾矿坝的整体安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期刊论文 2023-04-21

以小兴安岭地区某尾矿库为例,采用库区滩面调查、钻探、井温测试等方法,查明了库区冻土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通过对获取的冻土分布范围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放矿方式、地温监测等数据,分析冻土的形成和消融规律,研究冻土的形成、发育边界范围和冬季滩面冰冻层的发育程度。研究发现,在持续放矿过程中形成的保温层,保证了冻土的消融环境,库区渗流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过程;采取合适的放矿方式和除冰措施,能有效减少冻土发育的下游边界范围;库面上升速度将影响冻土的消融环境,在6~8 m/a上升速度条件下,库内冻土基本在发育形成后3 a时间内消融完成;如库面上升速度增加,冻土消融的条件变差,库区可能出现常年不融化的冰冻层。

期刊论文 2023-03-06 DOI: 10.19614/j.cnki.jsks.202302029

以小兴安岭地区某尾矿库为例,采用库区滩面调查、钻探、井温测试等方法,查明了库区冻土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通过对获取的冻土分布范围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放矿方式、地温监测等数据,分析冻土的形成和消融规律,研究冻土的形成、发育边界范围和冬季滩面冰冻层的发育程度。研究发现,在持续放矿过程中形成的保温层,保证了冻土的消融环境,库区渗流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过程;采取合适的放矿方式和除冰措施,能有效减少冻土发育的下游边界范围;库面上升速度将影响冻土的消融环境,在6~8 m/a上升速度条件下,库内冻土基本在发育形成后3 a时间内消融完成;如库面上升速度增加,冻土消融的条件变差,库区可能出现常年不融化的冰冻层。

期刊论文 2023-03-06 DOI: 10.19614/j.cnki.jsks.202302029

以小兴安岭地区某尾矿库为例,采用库区滩面调查、钻探、井温测试等方法,查明了库区冻土的发育特征和分布范围。通过对获取的冻土分布范围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放矿方式、地温监测等数据,分析冻土的形成和消融规律,研究冻土的形成、发育边界范围和冬季滩面冰冻层的发育程度。研究发现,在持续放矿过程中形成的保温层,保证了冻土的消融环境,库区渗流也加快了冻土的消融过程;采取合适的放矿方式和除冰措施,能有效减少冻土发育的下游边界范围;库面上升速度将影响冻土的消融环境,在6~8 m/a上升速度条件下,库内冻土基本在发育形成后3 a时间内消融完成;如库面上升速度增加,冻土消融的条件变差,库区可能出现常年不融化的冰冻层。

期刊论文 2023-03-06 DOI: 10.19614/j.cnki.jsks.202302029

严寒地区尾矿库放矿方式不当会在沉积滩产生放矿冰冻层,影响尾矿坝正常渗流及抗滑稳定性。以某严寒地区尾矿库冬季放矿方式为例,理论计算了矿浆流的温降距离及冻结距离,进行了冬季放矿滩面状态调查及放矿参数监测,根据勘探取样及孔内测温确定了尾矿堆积体内冰冻层赋存情况及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矿浆流冻结距离远大于其温降距离,流动的矿浆进入冰盖层前不会冻结。集中放矿能很快形成放矿流道,沿流道流动至冰盖层处进入水下,流动矿浆对周边冰冻层起到了融化作用。堆积坝面以下范围冻土层已彻底融化,库区范围冻土层分布于沉积滩以下20 m左右,最大冻土厚度为2~3 m。冰冻层以下地层未见冻层,且随深度增加,堆积体内部温度逐渐升高至10℃左右。结果说明,该尾矿库冬季放矿方式是可行的。冰冻期末恢复坝前放矿前,通过对坝前滩面表层冻层采取破冰作业破坏其完整性,加快其融化速率,降低冰冻层对坝体渗流及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期刊论文 2022-11-08
  • 首页
  • 1
  • 2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4条,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