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系统且集中地开展了中高纬气候系统变化及气候预测研究,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主要有:1)开展中高纬气候系统的变化及影响研究:揭示了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模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揭示了它对北半球气候的影响及机理;揭示了南极涛动影响季风的物理过程,提出“热带桥”的机制;揭示出东亚极端气候新的变异特征及中高纬影响因子;2)开展中高纬气候系统的可预测性研究,发展气候预测方法:提出改进北极涛动动力预测的新思路;提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的预测新因子;从方法上,充分利用气候系统变化及影响研究成果,研制和建立了具有优异效能的统计降尺度方法,改进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动力预测。已发表和接受论文62篇(SCI论文42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2篇(SCI 论文16篇)。2014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SCI总引429次(完全他引228次),CSCD总引362次(完全他引238次)。
2016-01利用西藏1961—2010年17个站点最大冻土深度、土壤解冻日期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a西藏季节性冻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预估了未来50a和100a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结果表明:近50a林芝最大冻土深度以1.4cm.(10a)-1的速度增大,其他站点均呈减小趋势,为-0.7~-21.3cm.(10a)-1,以那曲减幅最大.近30a来大部分站点最大冻土深度减幅更大,为-0.92~-37.2cm.(10a)-1,并随着海拔升高,最大冻土深度减幅在加大.近40a来当雄、江孜和林芝土壤解冻日期表现为推迟趋势,为2.1~5.2d.(10a)-1,其他站点呈提早趋势,平均每10a提早1.8~12.7d.在10a际尺度变化上,近40a大部分站点年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代变浅趋势,土壤解冻日趋于提早.那曲、安多和泽当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别在1984、1987年和1979年发生了突变,从一个相对偏深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浅期.近40a来各站点年最大冻土深度的Hurst值均大于0.5,说明未来大部分站点年最大冻土深度仍将变薄.如果未来气候按升温率0.044℃.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