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检索到 112

米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体分布广泛,面积大,厚度深,沉积关系复杂。科学认识雅鲁藏布江河谷米林段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质环境重建、区域内泥石流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预测米林地区未来泥石流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卫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室内试验等技术,查明了米林地区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特征,研究了米林地区泥石流发育时间,揭示了泥石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1)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堆积区纵坡降小,有扇形、鱼尾形、堆叠形3种平面形态;(2)研究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划分为3期次,即62.2~74 ka、37.3~44.9 ka、16.1~23.6 ka,越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出露的泥石流形成年代越早;(3)构造活动与泥石流具有时间共轭性,可将其关系量化为时间重合率,影响时间重合率的因素有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断层规模、断层性质,其中时间重合率与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呈负相关,与断层规模呈正相关。

期刊论文 2025-05-14 DOI: 10.13544/j.cnki.jeg.2024-0173

米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体分布广泛,面积大,厚度深,沉积关系复杂。科学认识雅鲁藏布江河谷米林段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质环境重建、区域内泥石流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预测米林地区未来泥石流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卫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室内试验等技术,查明了米林地区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特征,研究了米林地区泥石流发育时间,揭示了泥石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1)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堆积区纵坡降小,有扇形、鱼尾形、堆叠形3种平面形态;(2)研究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划分为3期次,即62.2~74 ka、37.3~44.9 ka、16.1~23.6 ka,越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出露的泥石流形成年代越早;(3)构造活动与泥石流具有时间共轭性,可将其关系量化为时间重合率,影响时间重合率的因素有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断层规模、断层性质,其中时间重合率与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呈负相关,与断层规模呈正相关。

期刊论文 2025-05-14 DOI: 10.13544/j.cnki.jeg.2024-0173

米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体分布广泛,面积大,厚度深,沉积关系复杂。科学认识雅鲁藏布江河谷米林段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质环境重建、区域内泥石流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预测米林地区未来泥石流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卫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室内试验等技术,查明了米林地区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特征,研究了米林地区泥石流发育时间,揭示了泥石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1)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堆积区纵坡降小,有扇形、鱼尾形、堆叠形3种平面形态;(2)研究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划分为3期次,即62.2~74 ka、37.3~44.9 ka、16.1~23.6 ka,越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出露的泥石流形成年代越早;(3)构造活动与泥石流具有时间共轭性,可将其关系量化为时间重合率,影响时间重合率的因素有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断层规模、断层性质,其中时间重合率与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呈负相关,与断层规模呈正相关。

期刊论文 2025-05-14 DOI: 10.13544/j.cnki.jeg.2024-0173

米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体分布广泛,面积大,厚度深,沉积关系复杂。科学认识雅鲁藏布江河谷米林段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质环境重建、区域内泥石流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预测米林地区未来泥石流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卫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室内试验等技术,查明了米林地区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特征,研究了米林地区泥石流发育时间,揭示了泥石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1)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堆积区纵坡降小,有扇形、鱼尾形、堆叠形3种平面形态;(2)研究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划分为3期次,即62.2~74 ka、37.3~44.9 ka、16.1~23.6 ka,越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出露的泥石流形成年代越早;(3)构造活动与泥石流具有时间共轭性,可将其关系量化为时间重合率,影响时间重合率的因素有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断层规模、断层性质,其中时间重合率与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呈负相关,与断层规模呈正相关。

期刊论文 2025-05-14 DOI: 10.13544/j.cnki.jeg.2024-0173

米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内外动力作用强烈,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内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体分布广泛,面积大,厚度深,沉积关系复杂。科学认识雅鲁藏布江河谷米林段冰川冰湖泥石流期次划分及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地质环境重建、区域内泥石流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预测米林地区未来泥石流活动提供参考。本文作者通过野外调查、卫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室内试验等技术,查明了米林地区冰川冰湖型泥石流堆积特征,研究了米林地区泥石流发育时间,揭示了泥石流与构造活动的关系及影响因素。主要成果如下:(1)米林地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堆积区纵坡降小,有扇形、鱼尾形、堆叠形3种平面形态;(2)研究区冰川冰湖泥石流划分为3期次,即62.2~74 ka、37.3~44.9 ka、16.1~23.6 ka,越靠近雅鲁藏布江下游,出露的泥石流形成年代越早;(3)构造活动与泥石流具有时间共轭性,可将其关系量化为时间重合率,影响时间重合率的因素有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断层规模、断层性质,其中时间重合率与断裂带距泥石流沟距离呈负相关,与断层规模呈正相关。

期刊论文 2025-05-14 DOI: 10.13544/j.cnki.jeg.2024-0173

迈丹断裂是一条位于西南天山南缘的相对高角度断裂,历史记录到的强震活动较少。2024年1月迈丹断裂东段发生了乌什7.1级地震,引发了对迈丹断裂孕震环境和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关注。除持续的构造加载外,迈丹断裂周围的地壳应力还可能受一系列强震和冰川融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震间构造加载、历史强震和地表水文质量损失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定量分析迈丹断裂周缘的地壳应力积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震间构造加载驱动迈丹断裂库仑应力增加,速率约为1.1~1.4kPa/yr。历史强震导致迈丹断裂主要断层段库仑应力降低,其中,在2024年乌什7.1级地震震中位置处,库仑应力下降约37kPa,因此历史强震可能推迟了这次地震事件的发生。尽管地表水文质量卸载造成天山山脉明显的垂直形变,但与长期构造加载相比,其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综合区域地壳应力演化、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本文认为迈丹断裂东段具有较高的应力积累,未来地震危险性更高。

期刊论文 2024-12-02

迈丹断裂是一条位于西南天山南缘的相对高角度断裂,历史记录到的强震活动较少。2024年1月迈丹断裂东段发生了乌什7.1级地震,引发了对迈丹断裂孕震环境和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关注。除持续的构造加载外,迈丹断裂周围的地壳应力还可能受一系列强震和冰川融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震间构造加载、历史强震和地表水文质量损失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定量分析迈丹断裂周缘的地壳应力积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震间构造加载驱动迈丹断裂库仑应力增加,速率约为1.1~1.4kPa/yr。历史强震导致迈丹断裂主要断层段库仑应力降低,其中,在2024年乌什7.1级地震震中位置处,库仑应力下降约37kPa,因此历史强震可能推迟了这次地震事件的发生。尽管地表水文质量卸载造成天山山脉明显的垂直形变,但与长期构造加载相比,其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综合区域地壳应力演化、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本文认为迈丹断裂东段具有较高的应力积累,未来地震危险性更高。

期刊论文 2024-12-02

迈丹断裂是一条位于西南天山南缘的相对高角度断裂,历史记录到的强震活动较少。2024年1月迈丹断裂东段发生了乌什7.1级地震,引发了对迈丹断裂孕震环境和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关注。除持续的构造加载外,迈丹断裂周围的地壳应力还可能受一系列强震和冰川融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震间构造加载、历史强震和地表水文质量损失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定量分析迈丹断裂周缘的地壳应力积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震间构造加载驱动迈丹断裂库仑应力增加,速率约为1.1~1.4kPa/yr。历史强震导致迈丹断裂主要断层段库仑应力降低,其中,在2024年乌什7.1级地震震中位置处,库仑应力下降约37kPa,因此历史强震可能推迟了这次地震事件的发生。尽管地表水文质量卸载造成天山山脉明显的垂直形变,但与长期构造加载相比,其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综合区域地壳应力演化、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本文认为迈丹断裂东段具有较高的应力积累,未来地震危险性更高。

期刊论文 2024-12-02

迈丹断裂是一条位于西南天山南缘的相对高角度断裂,历史记录到的强震活动较少。2024年1月迈丹断裂东段发生了乌什7.1级地震,引发了对迈丹断裂孕震环境和未来地震危险性的关注。除持续的构造加载外,迈丹断裂周围的地壳应力还可能受一系列强震和冰川融化的影响。本文通过计算震间构造加载、历史强震和地表水文质量损失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定量分析迈丹断裂周缘的地壳应力积累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震间构造加载驱动迈丹断裂库仑应力增加,速率约为1.1~1.4kPa/yr。历史强震导致迈丹断裂主要断层段库仑应力降低,其中,在2024年乌什7.1级地震震中位置处,库仑应力下降约37kPa,因此历史强震可能推迟了这次地震事件的发生。尽管地表水文质量卸载造成天山山脉明显的垂直形变,但与长期构造加载相比,其引起的地壳应力变化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综合区域地壳应力演化、地震活动和构造变形特征,本文认为迈丹断裂东段具有较高的应力积累,未来地震危险性更高。

期刊论文 2024-12-02

该文获取Sentinel-1卫星升降轨合成孔径雷达影像,采用SBAS-InSAR技术提取木格措南断裂区域地表形变速率场,结果显示木格措南断裂北段和中段局部区域存在明显的断裂相关构造运动信号,而断裂南段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活动信号。针对北段和中段的局部断裂构造形变,提取其时序形变并与局部的降水和气温开展关联分析,同时联合升降轨数据开展了垂向形变和平行断层方向的形变分解,并选取典型剖面和时序点开展联合分析,发现断裂北段和中段的显著形变,受气温降水的周性变化和青藏高原冰川均衡调整过程影响显著,研究表明木格措南断裂区域发现的地表形变,是气温降水和冰川均衡调整过程造成的周期性形变与断裂构造形变的叠加。

期刊论文 2024-10-15
  • 首页
  • 1
  • 2
  • 3
  • 4
  • 5
  • 末页
  • 跳转
当前展示1-10条  共112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