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高原湖色林错湖面面积变化的影响,基于1988—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用最大似然法提取色林错水体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及M-K检验法分析色林错湖面面积及其流域内温度、降水和积雪深度等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湖面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30年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加了650.70 km2,增长速率为203.34 km2/(10 a).色林错湖面扩张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湖面向南、向北扩展比较明显;色林错流域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积雪深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增温速率为0.50℃/(10 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7.32 mm/(10 a),积雪深度递减率为0.65 cm/(10 a);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变化与该流域气温的升高以及冷季积雪深度的降低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气温升高使得色林错上游的冰雪融水增加是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高原湖色林错湖面面积变化的影响,基于1988—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用最大似然法提取色林错水体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及M-K检验法分析色林错湖面面积及其流域内温度、降水和积雪深度等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湖面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30年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加了650.70 km2,增长速率为203.34 km2/(10 a).色林错湖面扩张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湖面向南、向北扩展比较明显;色林错流域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积雪深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增温速率为0.50℃/(10 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7.32 mm/(10 a),积雪深度递减率为0.65 cm/(10 a);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变化与该流域气温的升高以及冷季积雪深度的降低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气温升高使得色林错上游的冰雪融水增加是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高原湖色林错湖面面积变化的影响,基于1988—2020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用最大似然法提取色林错水体信息,采用线性回归及M-K检验法分析色林错湖面面积及其流域内温度、降水和积雪深度等气候因子变化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湖面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30年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加了650.70 km2,增长速率为203.34 km2/(10 a).色林错湖面扩张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湖面向南、向北扩展比较明显;色林错流域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而积雪深度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其中增温速率为0.50℃/(10 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17.32 mm/(10 a),积雪深度递减率为0.65 cm/(10 a);色林错湖面面积的变化与该流域气温的升高以及冷季积雪深度的降低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气温升高使得色林错上游的冰雪融水增加是色林错湖面面积增大的主要原因.
【中文摘要】内陆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高山湖泊处于自然状态,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够较真实地反映气候状况。本项目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1:10万地形图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高原上部分典型湖泊湖面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以色林错、纳木错为主的藏北湖泊近四十年来表现为湖面增长趋势。其中色林错从1999-2008 年湖面扩大速度为20%,平均上涨了420 km2/10a,2008年面积为2196.23 km2 已超过纳木错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冰雪融水量的增加是湖泊上涨的根本原因,其次与降水量的增加和蒸发量的减少、冻土退化等暖湿化的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而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西藏中部的羊卓雍错和高原西部的玛旁雍错面积呈减少趋势,羊卓雍错2005年面积与1975年相比减少了46.55km2,玛旁雍错2009年面积比1975年减少了1.56 km2;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 是湖泊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不仅对研究高原湖泊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为当地有关部门提供防灾减灾方面的决策依据。
2008-01